心跳越快血管越危险!几个动作缓解心跳加剧

编者按:“人的一生,心脏跳动次数是有限的,跳得越快的人就越早衰竭”,坊间这样的传言虽有些耸人听闻,但心率过快的确是很危险的 。《美国医学会杂志》的心脏病学子刊发表了一项研究称,针对社区人群的观察结果显示,每分钟心率增快5次,心衰风险就增加13%,死亡风险增加13% 。正常心跳速度为每分钟60~100次,如果超过了100次,就被称为心动过速;而最适宜的心率是60次/分 。心率过快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所有的心跳过快都很危险吗?有什么方法能降低心率?今天人民健康网就与你聊聊令你“心跳”那些事 。
指导专家: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陈尔冬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教授郑小璞
辽宁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五科副主任医师赵宏伟
心跳过快的七个原因
心脏每分每秒都在不知疲倦地工作,不过,心跳快并不全是心脏病的信号 。美国《读者文摘》杂志网总结了心跳过快的7个原因 。
1. 压力和焦虑 。这些精神因素会造成肾上腺素和皮质醇激素的释放,升高心率和血压 。如能舒缓情绪,心跳过速的现象就会自行消失 。可尝试放松,练习深呼吸、瑜伽和太极 。
2. 刺激性饮料 。咖啡因、酒精和尼古丁等具有兴奋作用的物质会升高血压,加速心跳 。美国梅奥诊所的心脏病专家建议,成年人每天咖啡因摄入量不要超过400毫克,大致相当于4杯咖啡 。
3. 脱水 。脱水时,有效血容量会减小,引起血压降低,进而迫使心脏更为努力地工作,加速跳动 。大量出汗后要及时喝水或含有电解质的饮料,以补充流失的体液和矿物质 。
4. 缺觉 。睡眠不足也会增加皮质醇激素的分泌量,导致心率和血压上升 。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建议成年人每晚保证7~9个小时的优质睡眠 。
5. 疼痛 。发表在《梅奥诊所学报》上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急性疼痛引发的应激反应会造成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瞳孔扩张和血液中的皮质醇含量升高,治疗后心跳便会恢复正常 。
6. 怀孕 。孕妇的心脏承受了更多的压力 。美国杜克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成果显示,到妊娠末期,子宫接受了母亲血液供应量的1/5,使心脏泵出的血液量增加30%~50%,导致心跳加快 。
7. 甲状腺问题 。甲状腺分泌的多种激素对人体主要器官的功能有调节作用,甲状腺激素不足(甲状腺功能减退)时,心率便会降低,而过量的甲状腺激素(甲状腺功能亢进)会升高心率 。若怀疑是甲状腺问题造成的心跳加速,应进行甲功五项检查 。
心跳快慢不能与心脏病划等号
众所周知,除疾病能改变心跳频率外,还有很多情况可以造成心跳速度的变化 。比如,人在运动时比安静时心跳要快些,女性比男性心跳得快些,儿童比成年人心跳快些,运动员因为经常锻炼,心跳有时可以达到每分钟50次左右,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 。
心率指标的所谓“非正常”,有些也确实与疾病有关,但不可一概归类为与心脏疾病相关 。以心跳每分钟超过100次,即“心动过速”为例,它并不是病名,而是一个症状 。心动过速分生理性、药物性、病理性三种,除了心脏本身有病,如各种类型的心脏病、心肌炎、心力衰竭等,其他原因如贫血、发热、急慢性感染、休克、甲状腺机能亢进,煤气中毒等,也会引起心动过速 。正常人在运动、重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兴奋、焦虑时,服烈酒、浓茶、浓咖啡或吸烟过多以及服用了某些药物等,都可使心跳加速 。
“心动过缓”或者“心跳过慢”的病因也很多,分病理性及生理性两种 。生理性窦性心动过缓者,心率及脉搏每分钟50~60次属正常现象,不用治疗,常见于正常人睡眠中或体力活动较多的人 。而冠心病、心肌病以及老人心脏传导系统退行性病变引起的心跳变慢,有时每分钟只跳30次或40次;迷走神经功能兴奋,可对心脏起到抑制作用,令心跳减慢;服用某些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利血平、胍乙啶、吗啡、洋地黄、奎尼丁、利多卡因、乙胺碘呋酮、异搏定、新斯的明、麻醉药等,则可引起窦性心动过缓 。此外,一些全身性疾病如甲状腺机能减退、阻塞性黄疸、颅内压增高、高血钾、碱中毒、抑郁症等,同样会影响到心跳速度,造成心动过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