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猴魁| 安徽名茶

太平猴魁| 安徽名茶太平猴魁的历史典故
    尖茶是安徽省的特产,产于太平、泾县、宁国一带 。除普通尖茶外,还有太平魁尖、泾县特尖,近年宁国又创尖茶新产品——黄花云尖 。各类尖茶采制技术和茶外形较为相似,而内质却各具风格 。太平猴魁为尖之极品,久享盛名 。
 
    太平县(现改为黄山市黄山区)产茶历史可追溯到明朝以前 。清未南京太平春、江南春、叶长春等茶庄,纷纷在太平产区设茶号收购加工尖茶,运销南京等地 。江南春茶庄从尖茶中拣出幼嫩芽叶作为优质尖茶应市,一举成功 。后来猴坑茶农王老二(王魁成)在凤凰尖茶园,选肥壮幼嫩的芽叶,精工细制成王老二魁尖,现称“魁尖” 。由于猴坑所产魁尖风格独特,质量超群,使其他产地魁尖难以“鱼目混珠”,特冠以猴坑地名,叫“猴魁” 。191年在南京南洋劝业场的农商部展出,荣获优等奖 。1915年又在美国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膺一等金质奖章和奖状 。从此,太平猴魁蜚声中外 。
 
太平猴魁产地及生态环境
 
【太平猴魁| 安徽名茶】 
    太平猴魁产于黄山市黄山区太平湖畔的猴坑一带,境内最高峰凤凰尖海拔750米,为黄山山脉北麓余胜 。这里依山濒水,林茂景秀,湖光山色,交融映辉 。茶园多分布在25—40度的山坡上,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 。猴坑的红椿坞、黄桶坞、黄梅塔、九龙岗、狮形头;猴岗的凤凰尖、板山培、新桩棵、胡家垄;颜家的四方块、青龙山、黄檀树等地块所产的鲜叶,制茶质量最优 。这里平均温度14—15℃,年平均降水量1650—2000毫米,土壤大多为千枚岩、花岗岩风化而成的乌沙土,PH值在4.5—6.5之间,土层深厚肥沃,通气透水性好,茶树生长良好,芽肥叶壮,持嫩性强 。当地茶树品种90%以上为柿大茶 。这个品种分枝稀、节间短、叶片大、色泽绿、茸毛多,是适制猴魁的良种资源 。
 
 
太平猴魁的采摘技术
 
 
    太平猴魁的鲜叶采摘特别讲究 。
    谷雨前后,当20%芽梢长到一芽三叶初展进,即可开园 。其后3—4天采一批,采到立夏边停采,立夏后改制尖茶 。
    采摘标准为一芽三叶初展,并严格做到“四拣”:一拣山,拣高山、阴山、云雾笼罩的茶山;二拣丛,拣树势茂盛的柿大茶品种的茶丛;三拣枝,拣粗壮,挺直的嫩枝;四拣尖,采回的鲜叶要进行“拣尖”,即折下一芽带二叶的“尖头”,作为制猴魁的原料 。
    “尖头”要求芽叶肥壮,匀齐整枝,老嫩适宜,叶缘背卷,且芽尖和叶尖长度相齐,以保证成茶能形成“二叶抱一芽”的外形 。“拣尖”时,芽叶过大、过小、瘦弱、弯曲、色淡、紫芽、对夹叶、病虫叶不要(即“八不要”) 。
    “拣尖”时,剔除的芽叶、单叶,均制“魁片”一般上午采、中午拣,当天制完 。
    太平猴魁采摘要在晴天进行,雨天一般不采 。“拣尖”过程,也是鲜叶摊放过程 。短时间摊放,实际上是一种轻度萎凋,使少量失水,便于杀青,同时也有利于内含物的转化,对猴魁香气、滋味的形成起到一定的作用 。
 
 
太平猴魁茶的制作工艺
 
 
    太平猴魁制造分杀青、毛烘、足烘、复焙四道工序 。温馨提醒:文章涉及疾病或医药内容的,请及时到医院就诊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