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过最伤感的故事有哪些?( 三 )


如果单纯按照法理上讲 。故事中的是非曲直十分简单 。这一点 。当事法官在最后做了总结:
百善孝为先 。作为子女 。要自觉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 。作为孙辈 。也要在有条件、力所能及的情况下 。自愿承担隔代赡养祖辈的责任 。
但是 。如果从情理上讲 。我认为 。老太太、大儿子一家、小儿子一家 。都有值得反思的必要!
首先说老太太:看得出 。这位93岁的老人身体好、思维清晰 。有主见、有脾气!但是 。对于迟暮之年的人来说 。有主见有脾气一定就不是什么好事!
老人打官司她争的是什么 。是不值一提的370块钱吗?显然不是 。她争的是气:这个大儿子为什么就不理会我呢?
人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老人在晚年要给子孙们展现出大度、宽容的作风 。极力维护家庭的和谐、团结!这样的老人 。才是家里的宝!
可是 。这位老太太明明是生活不愁的 。却一定要在几位子女中制造矛盾、挑起是非:谁对我好 。谁对我不好!
在家里闹还不算 。还要闹到法庭上去!都一把年纪了 。为什么不能装聋作哑、糊涂一点?摊上这样\"精明\"的老人 。做子女的何其难!

你听过最伤感的故事有哪些?

文章插图
再说大儿子一家:从这家父子的描述中可以看出 。这家人之所以不愿意支付赡养费 。真的不是父亲没有收入来源 。也不是儿子生意亏本了 。他们实际上争的是一口气!
从小遭受不公平的待遇 。到老却还要履行一样的赡养义务 。明明都是亲生儿子 。母亲却一定要厚此薄彼 。这口气确实难得咽下去!
但是 。从另外一个角度上说 。老人毕竟已经是90多岁高龄 。钱有荣自己也是73岁了 。何必要母子之间继续置气呢?
面对如此强势的母亲 。自己低一下头 。每月支付不值一提的370元钱 。换来自己的心安 。也换来生活的顺心 。何乐而不为?
最后说老三一家:钱有明对母亲几十年的照顾确实非常周到 。即便是母亲住在临时板房里面 。各种设施设备也是非常齐全 。
这样用心用情照顾老人的 。确实少见 。可老三就不应该在和老大争执后 。意气用事 。让老人搬出去住 。
这样做的后果 。除了给自己和母亲带来不方便外 。还有什么积极的意义没有?
归根结底 。这一大家人 。不缺吃少穿 。更无病无灾 。他们所争执、计较的 。根本不是什么大不了的原则性问题 。也不是什么千千万万的财富 。而是一口毫无必要的“闲气”!
你听过最伤感的故事有哪些?

文章插图
这家人中 。从老太太起到三个孙子 。但凡哪个人有宽容、大度的作风和行为 。然后带动整个家庭、家族 。这一大家子 。就一定会是幸福和谐、人人羡慕的大家庭!
但愿所有的家人都能用爱心、用宽容 。经营好自己的家庭 。祝愿每一个家庭都幸福、和谐、美满!
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感谢您的点赞、评论、关注!
其他观点:
奶奶为我讲述的年轻时候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距今约四十年的北方小村庄 。那时的王兰刚结婚五六年 。王兰的对象叫王贵 。王贵是一个务实的北方汉子 。共有六个兄妹 。就他一个男的 。他排行老四 。其他的都是姐妹 。
王贵结婚那年 。三个姐姐都已经嫁到别的村 。王贵很小就没有娘 。除了要照顾家庭 。还要照顾自己那游手好闲拉了好几千元饥荒的老爹 。拉扯自己的妹妹们 。那时的好几千元购买力在现在说来怎么也得上万 。甚至十多万 。
本来家庭就不怎么富裕 。谁成想刚结婚五六年王贵便得了重病瘫在炕上不能动了 。那时候王贵的爹也已经得了老年痴呆 。王贵和王兰的两个孩子 。大儿子民才五岁 。二儿子国才三岁 。还没断奶 。在这样十分困难的情况下 。王兰把二妹妹荣张罗着嫁了人 。把小妹妹英供应上学念完了初中 。念完初中后英去了化肥厂 。工资还不错 。吃喝不愁还有余付 。
英到化肥厂的第二年 。王贵病情恶化 。说是必须做手术 。不然活不下三年 。王兰看看家里傻掉的爹 。看看民再看看还没断奶的国和瘫在炕上不能动的王贵 。愁得一天到晚睡不着觉 。一听说必须做手术 。不然活不长 。王兰只好带着王贵去临县住院 。
王兰一个妇道人家不会撵车 。就叫上了院中的叔叔大爷帮她撵车 。她把褥子铺到马车上 。又把王贵拖到马车上盖好被子 。把公公安排到村西头三姐家 。把五岁的民嘱咐院中她一个婶子看着 。带着还没断奶的国一起去医院 。马车吱吱呀呀 。只有板子 。没有顶棚 。王兰望着漫天的星星边抹眼泪边偷偷祈祷 。天爷爷啊 。保佑着俺的大人孩子平平安安 。顺顺当当 。保佑着我过了这一难 。以后逢年过节我多给你烧纸烧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