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懂辛弃疾的《菩萨蛮》?


如何读懂辛弃疾的《菩萨蛮》?

文章插图
辛弃疾《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 。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 。山深闻鹧鸪 。”我们都知道辛弃疾是爱国词人 。这一首词抒发的就是他家国兴亡的感慨 。也是他的代表作 。
如何读懂辛弃疾的《菩萨蛮》?

文章插图
清江水日夜奔流 。时光和江水一样滔滔逝去 。可中原大好河山依然在金人之手 。流离失所的中原父老乡亲含泪在奔走 。词人把汉唐京城长安视为民族希望所在 。大有今不如昔之感叹 。
如何读懂辛弃疾的《菩萨蛮》?

文章插图
正像绵绵群山挡不住滔滔逝水一样 。收复失地统一中原是人心所向 。那些苟且偷生的投降派是无法阻挡人民的抗金意志的 。词人在此表达了驱逐金人重振家国的决心和愿望 。
如何读懂辛弃疾的《菩萨蛮》?

文章插图
词人遥望长天浮想翩翩 。望着东逝江水家仇国恨一齐涌上心头 。无法亲上前线杀敌报国 。愁闷之际一声鹧鸪响起 。更增加了词人无限悲凉的情怀 。须知鹧鸪叫声是“行不得也哥哥” 。这样的意思无疑雪上加霜一般 。
如何读懂辛弃疾的《菩萨蛮》?

文章插图
本词作借山水抒心中块垒 。周济在《宋四家词选》中称该篇是“情水怨山”之作 。有道理的话 。本词主要运用传统的比兴手法 。联想丰富 。是辛词之杰作 。
其他观点:
好玩的国学回答的问题 。既好玩 。又有知识含量 。
如何读懂辛弃疾的《菩萨蛮》?

文章插图
辛弃疾:杀敌杀敌杀敌!不如归去!
宋朝词人中的大英雄 。是宋朝大英雄中的大词人 。能将这二者集于一身的 。唯辛弃疾一人而已 。所以 。他是人中之雄 。词中之龙 。
他年幼时随着爷爷在金人占领区偷偷勘察地形 。为光复做准备 。他成年后带着一腔报国热情 。带着高超的谋略与才情 。带着“虽千万人 。吾往矣”的豪情壮志 。回归祖国 。并在千军万马之中 。带五十兄弟 。独闯敌营 。带回叛徒张安国 。书写了一个战争史上的奇迹 。
他精通军事 。心怀收复中原之志 。向朝廷进献《美芹十论》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但换来的却是朝廷主和派的嫉妒与打击 。无奈隐居 。假装不问世事 。实际上 。失意英雄心中充满了彷徨与苦闷 。于是写下充满激愤与失望的词 。
壮岁旌旗拥万夫 。锦襜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银胡觮 。汉箭朝飞金仆姑 。
追往事 。叹今吾 。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 。换得东家种树书 。
看完这些 。我们就能很好地理解辛弃疾的这首菩萨蛮 。
辛弃疾是不世出的英雄 。男儿有泪不轻弹 。英雄流泪 。无非两种 。一种是为国家民族沉沦而下泪;一种是英雄失意报国无门之泪 。其他 。英雄无泪 。
在这首词中 。这两种泪汇到一处 。深沉地体现了辛弃疾的悲愤 。但英雄毕竟是英雄 。在生命终结之前 。他不会放弃 。永远保持了“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的梦想 。永远保持着苏东坡般“西北望 。射天狼”的豪气 。
如何读懂辛弃疾的《菩萨蛮》?

文章插图
如何读懂辛弃疾的《菩萨蛮》?

文章插图
我们来看这首词:菩萨蛮
【如何读懂辛弃疾的《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 。可怜无数山 。
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 。山深闻鹧鸪 。
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水 。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 。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 。可惜只看到无数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江水毕竟还会向东流去 。夕阳西下我正满怀愁绪 。听到深山里传来鹧鸪的鸣叫声 。
中国文字是有味道的文字 。是自带意境的文字 。郁孤台 。本身就包含了寂寞独孤的意味 。要是郁孤台叫逍遥台 。叫快活台 。则辛弃疾不会在词的开头 。就用了郁孤台的名字 。因为 。郁孤台对大宋来说 。既是耻辱之地 。因为宋朝军队曾经在此被金人大败 。这是充满意味深长的耻辱的暗示之地 。
上文说过 。辛弃疾的流泪肯定是为了国家为了民族的命运而流 。他感叹宋朝国运衰落 。愤恨金兵的猖狂 。于是才有了“中间多少行人泪”的悲愤之词 。词人喜欢用流水来描绘愁思 。所以 。李煜说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秦观说 。便作春江都是泪 。流不尽 。许多愁 。此处 。辛弃疾同样是这种用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