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好了歌》反映作者怎样一种思想?


《红楼梦》中的《好了歌》反映了作者对好就是了了就是好的看法 。具有冷静的现实主义思想 。

《红楼梦》中的《好了歌》反映作者怎样一种思想?

文章插图
世界上的人都知道做神仙最好 。神仙不死 。永远的活着 。生老病死跟他不相干:不用忙着挣钱吃穿 。不用担心老了没人养老 。不用害怕生病没钱住院 。不用害怕死了买不起墓地 。但是又忘不了科举考试中秀才中举人进士及第 。不过 。自古以来出将入相的大官显宦又在哪里呢?不过是埋在荒草之中的坟墓里罢了 。
世界上的人都知道做神仙最好 。但忘不了家里的金银财宝 。花费了那么大的力气挣得钱 。一去做了神仙 。岂不是白忙活了?一生一世都怨恨收聚财物不多 。等到真的挣得多的时候 。死神敲门来了 。
世上的人都知道做神仙最好 。但是忘不了家里的娇妻美妾 。殊不知 。你活着的时候 。你的娇妻美妾跟你天天卿卿我我 。所谓恩深爱切 。但你一旦死去 。她就跟别人去了 。
世上的人都知道做神仙最好 。但是忘不了自己的儿孙 。但水向下流 。有痴心父母 。却少见孝顺儿孙 。
正所谓:
《红楼梦》中的《好了歌》反映作者怎样一种思想?

文章插图
敝旧的房舍空空如也的客厅 。当年曾经摆满官员上朝的手板 。衰败的杨柳和枯萎的草地曾经是歌舞场 。一忽儿雕梁画栋上满目蛛丝 。一忽儿绿纱又糊在窗户上 。正当脂浓粉香的时候 。忽然之间两鬓斑白 。昨天在黄土掩埋死人 。今天晚上红绡帐里的男女又效鸳鸯 。金银满箱满柜 。转眼之间就变成了人人看不上的乞丐 。方才还在叹息别人寿命短 。哪里知道自己回家就死了 。教训有方的儿子 。说不定以后做了强盗 。选择嫁给富贵人家的女儿 。谁知道后来流落到了烟花柳巷 。因为嫌官当得小了 。反而致使自己犯法披枷带锁坐牢房了 。昨天可怜一贫如洗 。今天突然大富大贵:人生如戏 。乱哄哄你下场我登场 。把他乡认作故乡 。到头来都是为人作嫁!
【《红楼梦》中的《好了歌》反映作者怎样一种思想?】
《红楼梦》中的《好了歌》反映作者怎样一种思想?

文章插图
曹雪芹写《红楼梦》时 。他的家庭已经破败 。曹雪芹在茅椽蓬牖, 瓦灶绳床之中写成《红楼梦》 。这首《好了歌》就有曹家自家败落的影子 。作者是在警示世人不要为功名利禄去拼死争斗 。得放手时且放手 。这也许就是曹雪芹写《红楼梦》的初衷吧 。
其他观点:
路过说几句:
好了歌 。醒世最为晓畅 。惜恒河沙中 。绝少领悟人 。
人生忙忙碌碌无非为妻财子禄分作四段隐括之 。
真所谓黄金满箱带不到棺材里去 。蝴蝶梦戏文原是做与人看的 。
儿孙十个倒有九个半忤送的 。
天下事无好而不了 。者此言大有禅理 。
其他观点:
《红楼梦》中的好了歌是跛足道人在度甄士隐时唱的 。通俗易懂 。但含有浓厚的道家和儒家思想 。从哲学上看有一定的批判现实主义意义 。和甄士隐后补的好了歌注 。一起预示了全书的结局 。
一、道家思想对儒家思想的碰撞
好了歌的
世人都晓神仙好 。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
世人都晓神仙好 。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 。及到多时眼闭了 。
世人都晓神仙好 。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恩情 。君死又随人去了 。
世人都晓神仙好 。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 。孝顺儿孙谁见了 。
儒家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而修身齐家中 。功名、金钱、娇妻、儿孙则是其主要内涵 。
而道家主张修仙 。而且主张人生如梦 。所以好了歌实际上指出要想修仙 。必须舍弃人世间这些荣华富贵 。娇妻爱子 。二者绝不可兼得 。
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在好了歌里 。对当时人们不惜一切追求这些在道家看来都是虚幻的东西 。尽管是一种消极的批判 。
功名财富 。爱情亲情 。都不过是转瞬即逝的繁华 。人生在世 。也不过是一场黄粱美梦 。
三、预示了贾府最后的结局
这在甄士隐的《好了歌注》中解释的更清楚 。陋室空堂 。当年笏满床 。并暗示了很多人的结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