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觉得现在人的味觉有问题.老干妈好吃嘛?根本就不好吃.要辣不辣.又甜又咸.一个辣椒酱不知道放了多少味精.油就不说.但还是很多人喜欢吃.笑死.其实就是只有脑残喜欢吃而已.就是吃了一坨味精.还以为吃了对自己好.
其他观点:
陶华碧由于家里贫穷 。从小到大没读过一天书 。20岁时 。她嫁给了206地质队的一名队员;但没过几年 。丈夫就病逝了 。扔下了她和两个孩子 。为了生存 。她去外地打工和摆地摊 。
文章插图
有一天早晨 。陶华碧起床后感到头很晕 。就没有去菜市场买辣椒 。谁知 。顾客来吃饭时 。一听说没有麻辣酱 。转身就走 。这件事对陶华碧的触动很大 。
文章插图
第二天 。她再也不单独卖麻辣酱 。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 。陶华碧舍弃了苦心经营多年的餐厅 。1996年7月 。她租借南明区云关村委会的两间房子 。招聘了40名工人 。办起了食品加工厂 。专门生产麻辣酱 。定名为“老干妈麻辣酱” 。办厂之初的产量虽然很低 。可当地的凉粉店还是消化不了 。陶华碧亲自背着麻辣酱 。送到各食品商店和各单位食堂进行试销 。不过一周的时间 。那些试销商便纷纷打来电话 。让她加倍送货;她派员工加倍送去 。很快就脱销了 。
文章插图
【“老干妈”:是如何8分钱利润卖到了16亿?】老干妈陶碧华的故事:以情经商
1997年8月 。“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 。工人一下子增加到200多人 。此时 。对于陶华碧来说 。最大的难题并不是生产方面 。而是来自管理上的压力 。虽然没有文化 。但陶华碧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帮一个人 。感动一群人;关心一群人 。肯定能感动整个集体 。果然 。这种亲情化的“感情投资” 。使陶华碧和“老干妈”公司的凝聚力一直只增不减 。在员工的心目中 。陶华碧就像妈妈一样可亲可爱可敬;在公司里 。没有人叫她董事长 。全都叫她“老干妈” 。
文章插图
老干妈陶碧华的故事:坚持不懈的韧性 。豆豉辣椒的销售刚刚起步时 。玻璃厂觉得老干妈的玻璃瓶要货量少 。不太愿意接这单生意 。陶华碧急了 。她质问玻璃厂老板:“哪个娃儿是一生下来就一大个哦 。都是慢慢长大的嘛 。今天你要不给我瓶子 。我就不走了 。”软磨硬泡了几个小时后 。双方达成了如下协议:玻璃厂允许她每次用提篮到厂里捡几十个瓶子拎回去用 。其余免谈 。陶华碧满意而归 。
当时谁也没有料到 。就是当初这份“协议” 。日后成为贵阳第二玻璃厂能在国企倒闭狂潮中屹立不倒 。甚至能发展壮大的唯一原因 。
“老干妈”的生产规模爆炸式膨胀后 。合作企业中不乏重庆、郑州等地的大型企业 。贵阳二玻与这些企业相比 。并无成本和质量优势 。但陶华碧从来没有削减过贵阳二玻的供货份额 。现在“老干妈”60%产品的玻璃瓶都由贵阳第二玻璃厂生产 。二玻的4条生产线 。有3条都是为“老干妈”24小时开动 。
文章插图
由于“香” 。由于“香辣结合” 。老干妈的产品已经覆盖除台湾省以外的全国各地 。并远销欧盟、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南非、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一举改变了辣椒产品局限于嗜辣地区的传统 。在产品开发方面 。陶华碧依然是公司的“技术总监” 。她不喝茶 。不喝饮料 。是为了保持灵敏的味觉和嗅觉 。
老干妈陶碧华的故事:诚信做人 。诚实做生意 。“做生意要诚信” 。这几乎谁都知道 。但事实上 。很多人还是做不到 。陶华碧以前没提听过文绉绉“诚信” 。但她以一个农民的朴实本质 。做到了诚信也做大了生意 。老干妈最看重的 。是自己的名声 。刚刚开始卖豆豉辣椒时 。她就用上了天平秤 。
2001年 。有一家玻璃制品厂给“老干妈”公司提供了800件(每件32瓶)包装瓶 。不料 。使用这批包装瓶产品封口不严 。漏油 。一些对手企业马上利用这事攻击“老干妈” 。一些管理人员建议:“可能只是个别瓶子封口不严 。把货追回重新封口就行了 。不然损失太大 。”陶华碧却果断决定追回后全部当众销毁 。自从创办公司后 。老干妈产品合格率一直保持着100% 。
推荐阅读
- 解作为姓氏怎么读 解作为姓氏怎么读拼音
- 如果明朝拥有核武器,崇祯还会上吊吗?
- 羊肉汤放盐多了怎么办
- 老干妈陶华碧为什么可以做得这么成功?
- 朱元璋靠郭子兴发家,明朝建立后,郭子兴的后人待遇如何?
- 皮肤病可以喝羊肉汤吗
- 单怎么读姓氏语音翻译 单怎么读姓氏
- 勿以善小而不为是孔子说的吗 勿以善小而不为出处
- 诉衷情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