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朝开国六公爵没有刘伯温,而开国第一功臣徐达只能排第二?( 二 )


基博通经史 。于书无不窥 。尤精象纬之学 。西蜀赵天泽论江左人物 。首称基 。以为诸葛孔明俦也 。—《明史卷一百二十八·列传第十六》

为什么明朝开国六公爵没有刘伯温,而开国第一功臣徐达只能排第二?

文章插图
元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后 。被认为是“再世诸葛亮”的刘伯温出山对付海贼方国珍 。《明史》刘伯温本传对其在平叛行动中的表现大加褒扬 。以至于笔者都产生了一种错觉 。仿佛“诸葛伯温”扇子摇几下 。方国珍就要灰飞烟灭了 。结果呢 。元朝大军几次会剿方国珍 。来一次败一次 。江浙行省参政朵儿只班、左丞孛罗帖木儿等一二品高官先后被俘 。最终元廷被迫对方国珍实施招安 。剿匪不力的刘伯温则再度失业 。
转眼又过了8年 。时间来到了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 。50岁的刘伯温收到了一份来自于南京的工作邀约 。虽然对方没有像当年的刘备一样三顾茅庐 。赋闲多年的刘伯温还是主动和龙泉人章溢、丽水人叶琛一起再出发 。这一次他的主公是一代雄主朱元璋 。
天象观察家
蒙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 。25岁的朱元璋加入郭子兴义军 。开始了他的传奇生涯 。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 。朱元璋攻克集庆(今南京) 。成为了一方诸侯 。而直到至正二十年才加入阵营的刘伯温 。在朱元璋集团中的资历确实太浅了 。
那么资历不够 。能否靠战功来弥补呢?很遗憾 。也并没有 。刘伯温归附朱元璋以后的主要工作 。更多地在于观察天象 。比如当陈友谅奔袭南京 。一时人心惶惶之际 。刘伯温指出“天道后举者胜” 。鼓舞了众将士作战的信心 。朱元璋准备出师九江讨伐陈友谅 。刘伯温指出“今天象金星在前 。火星在后 。此天命也” 。意思就是此行必胜 。当老朱和陈友谅在鄱阳湖上决战之时 。刘伯温又提出“金木相犯日决胜”的说法 。
换句话说 。在朱元璋平定天下的过程中 。刘伯温更多地以一个术士的形象出现 。通过对天象的解释来坚定朱元璋集团的作战信心 。至于实打实的战功 。无论在《明史》还是《太祖实录》里面 。都是找不出来的 。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大封功臣 。刘伯温和汪广洋一起受封伯爵 。汪广洋的诰文中 。有“就职从征 。剸繁治剧 。屡献忠谋 。驱驰多难”这样的高度评价 。而刘伯温的诰文中 。所提到的最大功劳就是“累察乾象 。多效谋猷” 。说白了还是当一个术士来用 。
为什么明朝开国六公爵没有刘伯温,而开国第一功臣徐达只能排第二?

文章插图
李善长的能力
君臣一见如故
李善长 。字百室 。定远人 。《明史》对他的评价是“少读书有智计 。习法家言 。策事多中” 。换句话说 。李善长读过书 。但是并没有功名 。和刘基那些在元朝中过进士的文人是有区别的 。
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冬天 。朱元璋带着徐达、汤和等嫡系小伙伴离开濠州 。南下经略定远 。最终目标是滁州 。
南下滁州途中 。李善长求见朱元璋 。二人一见如故 。熟知历史的李善长以汉高祖刘邦为榜样 。来激励同样一无所有的朱元璋 。同时提出“豁达大度 。知人善任 。不嗜杀人”的治军纲领 。从维度上拔高了朱元璋的视野 。为他今后的成功奠定了理论基础 。
【为什么明朝开国六公爵没有刘伯温,而开国第一功臣徐达只能排第二?】李善长是个推崇法家的文化人 。这在大老粗聚集的义军中极为罕见 。朱元璋有了李善长的辅佐可谓如虎添翼 。而他的主公、濠州红巾军领袖郭子兴甚至也打起了李善长的主意 。颇有识人之明的李善长对郭子兴不屑一顾 。坚决站到了貌似弱小的朱元璋一边 。这反过来让老朱对他更为倚重 。
郭子兴中流言 。疑太祖 。稍夺其兵柄 。又欲夺善长自辅 。固谢弗往 。太祖深倚之 。—《明史卷一百二十七·列传第十五》
为什么明朝开国六公爵没有刘伯温,而开国第一功臣徐达只能排第二?

文章插图
郭子兴死后 。朱元璋率部渡过长江 。攻克太平府 。其本人出任太平兴国翼大元帅 。李善长则是帅府都事 。很快老朱攻克集庆 。升任龙凤政权江南行中书省平章 。李善长则出任参议 。李善长既要参谋军事 。又要制定规章制度 。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 。忙得不亦乐乎 。这个时候的刘伯温在干嘛呢?在吟诗作对 。享受风花雪月 。
太祖为江南行中书省平章 。以为参议 。时宋思颜、李梦庚、郭景祥等俱为省僚 。而军机进退 。赏罚章程 。多决于善长 。—《明史卷一百二十七·列传第十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