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刺绣的起源,特点是什么 苗族刺绣的起源、特点( 二 )


刺绣,古代称之为针绣,是用绣针引彩线,将设计的花纹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的一种工艺 。古代称“黹”、“针黹” 。因刺绣多为妇女所作,故属于“女红”的一个重要部分 。刺绣是中国古老的手工技艺之一,中国的手工刺绣工艺,已经有200
3、苗族银饰的特点 , 与图腾分不开银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历史上曾被许多民族青睐 , 成为多元文化交流的载体之一,苗族作为56民族中的一员,给人的印象最多的就是银饰,几乎一提起苗族就想到了银饰,苗谚有曰:“无银无花不成姑娘,有衣无银不成盛装 。”那么苗族的银饰的特点是什么,本期的苗族文化为你解析 。
进入苗族社会的银饰决不单纯表现为某个民族专有的艺术形态,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混合体 。苗族银饰可分头饰、颈饰、胸饰、手饰、盛装饰和童帽饰等,都是由苗族银匠精心做成,据说已有千年历史 。苗族银饰以其多样的品种、奇美的造型与精巧的工艺,不仅向人们呈现了一个瑰丽多彩的艺术世界,而且也展示出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精神世界 。苗族银饰的种类较多,从头到脚,无处不饰 。除头饰、胸颈饰、手饰、衣饰、背饰、腰坠饰外,个别地方还有脚饰 。
苗族银饰以大为美的艺术特征是不言而喻的,苗族大银角几乎为佩戴者身高的一半便是令人信服的例证 。堆大为山,呈现出巍峨之美;水大为海 , 呈现出浩渺之美 。苗族银饰以大为美的独特见识,用美学的观点来看是很有道理的 。
再看以重为美,贵州施洞苗族妇女自幼穿耳后,即用渐次加粗的圆棍扩大穿孔,以确保能戴上当地流行的圆轮形耳环,利用耳环的重量拉长耳垂 。有些妇女因耳环过重,耳垂被拉豁 。当地耳环单只最重达200克 。黎平苗族妇女的篓花银排圈讲究愈重愈好,重者逾八斤 。
苗族银饰上呈现出的"多"的艺术特征,也是十分惊人的 。很多苗族地区佩戴银饰讲究以多为美 。耳环挂三四只,叠至垂肩;项圈戴三四件,没颈掩额;腑饰、腰饰倾其所有,悉数佩戴 。特别是清水江流域的银衣,组合部件即有数百之多,重叠繁复,呈现出一种繁缚之美 。这种炫耀意识的物化在其他民族也不难见到 。傣族男子的纹身习俗讲究纹身部位愈宽、图案愈复杂愈美;求偶期的哈尼族少女浑身上下戴着密密的珠饰、贝饰;青海牧区藏族妇女的“加龙”背饰充分体现了追求大和多的审美原则;德昂族的腰箍多达三四十圈,可谓追求饰品数量的典型 。足见追求繁复的以多为美,不止苗族一家 。
值得一提的是 , 从贵州省博物馆所藏不同时期的银饰比较情况看,苗族银饰追求大、重、多的脚步始终没有停止 。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苗族银饰的发展速度更为空前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苗族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
您也许还喜欢:
解惑:维吾尔族是白种人吗
浅述维吾尔族语言文字
维吾尔族图腾的象征意义
新疆维吾尔族起源与历史
4、源于湖南民间的刺绣工艺:湘绣的特点“女作家应当不是写,而是在纸上刺绣,因而工作得精细迟缓 。”刺绣不仅仅是一个民间工艺,更是艺术上的传奇,即使是如今也是无法解释许多古代的一些特殊现象,湘绣作为绣品中的传奇,你知道湘绣的特点是什么吗?
湘绣具有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中国刺绣通常是用真丝、硬缎、交织软缎、透明玻璃纱、尼纶加真丝、棉线等为原料绣制的精细工艺品,而湘绣绣品主要用真丝丝线在真丝织物上绣制图案,它既有名贵的欣赏艺术品,也有美观适用的日用品 。
主要品种有单面绣、双面绣、条屏、屏风、画片、被面、枕套、床罩、靠垫、桌布、手帕、各种绣衣以及宫廷扇、绣花鞋、手帕、围巾等各种生活日用品 。每个品种可绣以风景、花鸟、动物走兽、人物肖像等图 。特点是丝细,后用皂荚仁溶液蒸煮 。
再裹起来揩拭 , 防止绒丝起毛,其光细胜眼于发丝,湘绣在配色上善于运用深浅灰及黑白色,加上适当的明暗对比 , 增强了质感和立体感,结构上虚实结合,善于利用空白 , 突出主题 , 形成了湘绣水墨画般的素雅品质 。湘绣的传统题材是以狮、虎、松鼠等,特别是以虎最为多见 。
湘绣巧妙的将我国传统的绘画、书法、及其他艺术与刺绣融为一体,形成以中国画为基础,运用几近二百种颜色的绣线和上等丝绸、绸缎,手工以针代笔,巧妙的运用一百多种针法进行创作或还原画面的独一无二的中国刺绣流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