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中,改稻为桑政策为什么会失败?( 三 )


毁堤淹田是怎么回事 。杨金水心里很清楚 。但他心里想着的是洋商的订单和纺织商的丝绸 。灾区老百姓的死活与他没有半毛钱关系 。他是毫不在意的 。
但是 。为了平息事态 。上面当然要追究责任 。而司礼监是负有监查责任的 。按照大明朝官场的一贯的德行 。责任尽量往下摁 。基层人员当然是首当其冲的替罪羊 。
杨金水交出了自己的手下李玄顶罪 。
小太监李玄是河道衙门的监管 。说良心话 。即使工程款项上有贪腐 。但河道都是去年刚修的 。固若金汤 。再不济 。怎么可能这么快就决口呢?
但要下决心让你担责任 。就要想方设法让你栽进去 。

《大明王朝1566》中,改稻为桑政策为什么会失败?

文章插图
杨金水这样说:
“世上哪有金汤一般的河堤?有些事不上秤没有四两重 。上了秤一千斤也打不住 。”
为了掩盖毁提淹田的实情 。决堤的原因说成是河道失修 。
最没有背景的底层人员被拿出来顶缸杀头 。
但这毕竟是件通天大案 。一旦到了嘉靖亲自过问的程度上 。皇上是不允许欺瞒的 。杨金水面圣 。又把责任推给严党 。
嘉靖帝明白他的苦心:
“这个杨金水还是得力的 。”
为了给毁堤淹田画上句号 。牺牲了马宁远、常伯熙、张知良跟河道监管太监李玄 。
司礼监牺牲了体制内的基层人员李玄 。而体制外的人员是怎样的结果呢?
《大明王朝1566》中,改稻为桑政策为什么会失败?

文章插图
四、明朝商人沈一石
浙江首富沈一石 。也参与了此事 。他的主要目的当然也是兼并土地、获得廉价劳动力、扩大生产 。
但在大明王朝 。做为一个商人 。参与到这种深涉政治斗争的事件中去 。他就很悲哀地成为了政客们手中的棋子 。
用之 。弃之 。掠之 。杀之 。
没从改稻为桑里得到一分钱的好处 。反而搭上自己最后的财产 。海防急需军饷 。失败的施政又需要承担者 。沈一石就沦为了众矢之的 。所有的人都理所当然地认为 。他是献上祭坛的最佳牲品 。
嘉靖点头 。众人赞许 。获罪抄家 。一代首富 。葬身火海 。
做为商人 。沈一石有错吗?
其实沈一石就代表着无数明粉口中所谓的“明朝的资本主义萌芽”!
沈一石和别的那些奸商有着本质的区别 。沈一石是资本主义代表 。他是要为这个国家和老百姓创造价值的 。
但是 。在大明王朝的土地上 。这种“资本主义萌芽”根本就没有任何可以生存的土壤 。
很悲哀 。沈一石遵守着这个国家对待商人最严苛的法令 。穿着布衣 。喝着冷水 。吃着最劣质的食物 。守着最低等人的礼节 。
做为司礼监的编外人员 。沈一石以他商人的眼光 。早已看出改稻为桑是一步死棋 。他也自知难逃一死 。用自己的生命和最后的财产导演了一出大戏 。先是打着织造局的旗号去买地 。后又改为了奉旨赈灾 。最后在层层盘剥 。重重压力之下 。成为了腐朽的大明王朝的献祭 。
《大明王朝1566》中,改稻为桑政策为什么会失败?

文章插图
熊熊烈火中的沈一石愤怒的遗言:
我大明拥有四海 。倘使朝廷节用以爱人 。使民以时 。各级官员清廉自守 。开丝绸、瓷器、茶叶通商之路 。仅此三项即可富甲天下 。何至于今日之国库亏空!上下挥霍无度 。便掠之于民;民变在即 。便掠之于商!
这片土地上 。根本没有资本主义的活路!
海瑞审案 。杨金水发疯 。
那么大明王朝的清官能救了老百姓吗?
《大明王朝1566》中,改稻为桑政策为什么会失败?

文章插图
五、大明清官海瑞
严格意义上来讲 。海瑞不属于那些所谓的“清流” 。
如果以现代观剧者的眼光来看 。海瑞其实是“理智明粉” 。
海瑞肯定不属于那帮“天子守国门 。君王死社稷”的三无扯淡派的范畴 。
在这个剧中 。海瑞代表着一个问题:如何在明朝当时的体制下 。调整结构 。把明朝从逐步走向覆灭的道路上挽救回来 。
咱们来看看如果真的要挽救明朝 。海瑞应该怎么办 。
改稻为桑 。嘉靖发现问题了没有?发现了 。
但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
《大明王朝1566》中,改稻为桑政策为什么会失败?

文章插图
嘉靖关心的是:在不引发内乱的前提下如何缓解财政危机 。增加收入 。
严党关心的是:如何通过改稻为桑而搞腐败 。牟取利益 。敷衍皇上 。
清流关心的是:如何通过改稻为桑 。激起民变 。扩大事态 。打倒严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