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中,改稻为桑政策为什么会失败?( 四 )


富户豪强关心的是:如何通过改稻为桑 。兼并农民手中的土地 。
奸商们关心的是:如何通过改稻为桑 。把农民变成失地流民 。最终成为廉价劳动力 。
有没有任何一方 。考虑过老百姓的死活?
所有的利益集团都是以改之名 。坑害百姓 。
而造成这种现象最根本的原因是大明王朝的祖制国策 。

《大明王朝1566》中,改稻为桑政策为什么会失败?

文章插图
海瑞发出这样的怒吼:
“郑泌昌、何茂才以及他们的前任官员仅在织造局沈一石一处贪墨受贿就达几百万之巨!还有田土赋税 。盐铁课税 。还有运河堤坝工程 。查起来贪墨者更不知多少!
不错 。他们都是严党的人 。不只浙江 。两京一十三省还有更多他们这样的人 。他们为什么就能够二十多年肆行贪墨而愈贪愈烈?就是因为在他们的前面还有更多挥霍无度之人!
从大明朝开国至今 。亲王、郡王、皇室宗亲遍于天下 。按照规制 。一个亲王每年就要供米五万石 。钞二万五千贯 。锦缎四十匹 。纻丝三百匹 。绢五百匹 。纱罗一千匹 。冬布一千匹 。夏布还要一千匹 。其他各种开支更是不胜繁举 。你们算过没有 。一个亲王耗费国帑便如此之巨 。那么多的皇室宗亲耗费的国帑又是多少!这些皇室宗亲、宫中宦官、各级官吏所兼并之田庄占天下之半皆不纳赋 。小民百姓能耕之田地不及天下之半却要纳天下之税 。这些更是人人皆知 。人人不言!
就拿浙江而言 。每年存留粮米六十二万九千石 。可供给皇室宗亲府衙禄米却要一百二十三万石 。以两年存留之粮尚不能供皇室府衙一年之禄米 。
北方俺达年年侵犯 。东南倭寇年年肆虐 。危及天下 。可将士的军饷粮草却要东挪西凑!这些事情如果只参劾严嵩、参劾严世藩能说得过去吗?
就像谭大人所言 。历来参劾严党者都因牵涉皇室反罹其祸 。我看恰恰相反 。就是因为他们只敢参严不敢直言天下之大弊 。才使得严党能够藏身大弊之后肆行贪墨而不倒 。
天下大弊不革 。倒了一个严党还会再有一个严党!
严党要参 。皇上要谏 。致君父为尧舜 。免百姓之饥寒 。
君为轻 。社稷次之 。民为重!
这样的道理我不明白为什么就不敢向皇上进言?!
谭大人说我偏激 。这就是我的偏激 。请谭大人将我的这番话转禀赵中丞 。也可以转禀裕王、徐阁老、高达人、张大人 。倘若因此获罪是我海瑞一人之罪 。与你们皆无关系 。我海瑞无党!”
海瑞的清醒在于看清了大明王朝腐朽到根子里的皇权祖制 。
但这个 。能改吗?
忠君爱国是美好的理想 。勤政爱民是为官的本分 。
大明王朝一次又一次以牺牲小民为代价 。换取整个王朝的顾全大局 。真的可行吗?
“顾全大局”四个字 。让大明王朝的政治格局陷入了死循环 。政治生态逐步腐烂 。最终再也无可救药 。
《大明王朝1566》中,改稻为桑政策为什么会失败?

文章插图
而老百姓不会永远都容忍自己像蝼蚁一样被鄙视 。被辗死和抛弃 。
结论:“改稻为桑”的政策 。从开始实施的那一刻起 。就注定了必然失败 。
其他观点:
胡宗宪刚开始就是就觉得改稻为桑是死棋 。因此 。他派了戚继光去把那些改桑田的兵给调了回来 。杨金水 。郑必昌和何茂才过来追责 。胡宗宪问了这样几个问题 。
胡宗宪:“以官府的名义向米行上的米市借贷一百万担粮食 。现在借贷了多少啊?”
郑必昌:“很少 。都说缺粮 。”
胡宗宪:“从外省调的粮食呢?”
郑必昌:“和往年一样 。一粒也不愿意多给 。”
最后胡宗宪是这样分析的 。“可桑苗今年只能养两秋蚕 。嫩叶产的丝换不回口粮 。官府不借贷粮食 。只叫稻农把稻田改了 。秋后便没有饭吃 。”
《大明王朝1566》中,改稻为桑政策为什么会失败?

文章插图
为什么胡宗宪觉得改稻为桑是步死棋?首先弄清楚改稻为桑这个国策是怎么来的?改稻为桑最直接原因在于国库亏空 。御前会议 。严党和清流为双方进行了激烈的交锋 。严嵩顺水推舟把张居正给算计了 。提出改稻为桑的国策 。而嘉靖则默许 。君臣二人一唱一和才弄出这个国策——让农民把稻田改为桑田 。然后用生丝织成丝绸 。去和西洋商人换银子 。
《大明王朝1566》中,改稻为桑政策为什么会失败?

文章插图
如果财政的亏空能够通过君臣二人这样拍脑袋想出来的办法解决 。那才是不正常了 。所以从根源上来说改稻为桑便不大能够成 。这本是严党和清流在御前会议上争斗而产生的 。很多具体的细节 。无论严党 。还是清流 。根本都没有想清楚 。双方只是把这当做党争的工具罢了 。所以死多少人不过是个数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