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购理财产品需要小心哪些坑?

【选购理财产品需要小心哪些坑?】
如今 。市场上的理财产品鱼龙混杂 。面对着如潮水般涌现的金融理财产品 。投资者选择理财产品的时候还是需要谨慎投资 。一不小心就处处是陷阱 。
1、选对基金 。这一点很重要 。如果一开始的基金就没有选对的话 。后面的收益什么的都是扯淡 。投资者需要根据产品的风险和结合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来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 。找中长期业绩排名稳定在前四名的基金 。还有的就是贝塔系数较高的基金 。
2、止盈不止损 。越跌越买 。只适用于定投 。不适用于单笔投资 。前提还是要选好基金 。通过定投分散市场风险 。还是那句话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懒人投资 。新手投资前更需要做好功课 。需要慢慢来 。忌焦躁 。
3、定投为主 。单笔投资为辅 。这个世界上没有懒人投资法 。只有你选择正确的方法并且一步一步的认真去做 。才会大大降低风险 。才有可能获得收益 。定投刚好是可以最大化的降低风险 。新手从定投学习开始是最好不过的了 。
当然这并不是全面的 。如果真的要买理财产品 。还是要自己去仔细了解之后再做定论 。
其他观点:
理财产品选择时会存在一些误区 。会有一部分人理解不清楚 。比如提到理财产品收益率的问题 。理财产品募集期黑洞等等 。下面就这几类共性问题说几点 。
1.坑一:预期收益于实际收益不一致
封闭式理财一般都是预期收益型 。在银行理财产品中有一部分是挂钩型的产品 。资产配置中有一定比例权益类投资 。波动性比较大 。预期收益率只是在设计产品是的预测数值 。实际收益还要看挂钩资产的业绩表现 。在银行的非保本浮动收益性产品中都会有风险提示 。实际收益和预期收益并不一定完全一致 。只是大部分都能够达到预期标准而已 。
2.坑二:预期收益和到期收益差别很大
有些机构为了博眼球 。会把理财产品的宣传语上做一些小“手脚” 。比如一款产品的期限是18个月 。产品宣传上会写到期收益率是8% 。很多人会误以为这是预期收益率 。实际上这是用18个月的收益来做的一个回报率 。并不是真正的年化收益 。实际上应该是8%*12/18=5.33%
3.坑三:理财产品募集期黑洞
在购买理财产品时一定要注意一点 。理财产品都有一定的募集期 。会有一个募集规模 。在募集期内资金是不产生收益的 。只按照银行活期利息来计息 。这是和货币基金有很大区别的 。货币基金可以实现T+1确认份额产生收益 。但是理财产品只有在募集期以后才会真正的有理财收益 。一般来讲银行理财产品的募集期都在3-5天 。也有长达7天甚至10天以上 。以此为基础 。理财产品的实际到期收益会打一些折扣 。
比如 。一款91天的理财产品 。假如预期收益为4% 。募集期是7天 。我们投资了5万元 。那么到期后会产生的收益就是50000*0.35%*7/365+50000*4%*84/365=3.35+460.2=463.6元 。年化收益率算起来应该是3.7% 。募集期的越长相对的偏差就会越大一些 。

其他观点:
理财产品一直在创新 。购买理财产品遇到的坑也越来越新颖 。早前常见的坑有:在银行存款却买成了保险;购买普通的理财产品却买成了股票型基金;还有把一些高风险产品宣传为低风险产品 。没有足够的风险提示 。
那目前比较新颖的坑有什么呢?
第一 。预期收益率特别高 。这个主要适用于目前比较流行的结构型理财产品 。预期收益率高达9%或以上 。但实际情况是这样高的收益率非常难以实现 。然而在宣传的时候过多宣传收益率 。而没有提示相关风险;
第二 。在银行能买到各种各样的理财产品 。甚至包括P2P产品 。对于此类产品风险提示不够;
第三 。理财产品收取超额管理费的比例过高 。目前一些净值型理财产品对于超过业绩基准的收益部分抽成作为超额管理费 。但是一些提取比例过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