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时 。很多朝堂的士大夫们都给这位年幼的皇子很高的评价 。说他虽然年幼却喜愠不形于色 。虽贵为太子却非常懂礼仪 。克制 。在资善堂听政时 。更多的时候是静静地听大臣们议论 。辅臣参见时也从来都“跪受” 。
文章插图
百事不会 。只会做官家的仁宗??
“仁宗”的庙号不是白得的 。在赵祯在位期间 。大到施政 。小到待人 。处处都体现了他的“仁爱” 。
先来说待人 。无论是有才能的士大夫 。还是普通的下人 。宋仁宗待人都非常地亲和 。
有一次宋仁宗在吃饭的时候 。吃到了一粒沙子 。在皇帝御膳中出现这样的情况 。可是要掉脑袋的 。最轻的也得挨顿板子 。但是宋仁宗却偷偷地吐掉了沙子 。还特意告诉身边的宫女太监 。不要说出去 。要不御厨们肯定会遭难了 。可以看到 。即便是贵为高高在上的皇帝 。仁宗对下人们依旧是非常仁爱的 。不仅不会为难他们 。甚至会为他们着想 。
文章插图
对于有才华的人来说 。仁宗皇帝更是会以礼相待 。多几分包容 。
在仁宗主政时期 。涌现了很多影响我国历史进程的人 。就是最好的证明:范仲淹、富弼、韩琦、吕夷简、欧阳修、包拯……他们或活跃在仁宗朝 。或在此时崭露头角 。
嘉佑六年 。苏辙参加科举考试 。在殿试考试环节 。要求针对朝廷政事写策问 。谁知苏辙大笔一挥 。开始指责朝廷的种种行为 。甚至大骂宋仁宗 。他说宋仁宗沉迷于美色 。只以饮酒作乐为生 。指责他对西夏软弱无能 。
他洋洋洒洒写了一气 。交了卷子 。考官看到后大吃一惊 。他们以为宋仁宗一定会大怒 。不会录取苏辙 。但没想到 。仁宗却说科举考试就是希望选拔出敢言之士 。并认为他的做法没有错 。最终 。苏辙和苏轼都被录取了 。
还有一次 。宋仁宗宠爱张贵妃 。想要提拔她的亲人 。但为官刚正不阿的包拯却带头反对 。仁宗靠近包拯 。但包拯言辞非常激烈 。吐沫星子就飞溅到仁宗脸上 。但仁宗非但没有怪罪他 。还接受了他的意见 。
文章插图
不仅如此 。赵祯在施政上也尽显“仁爱” 。
在《宋史·仁宗本纪》中 。记录了很多仁宗的善政 。比如减少地方税赋、下诏赈济灾民 。每当发生天灾时 。仁宗更是会下“罪己诏” 。甚至光着脚站在庭院里 。向上天谢罪 。而且仁宗对待死刑的案子 。态度非常慎重 。全国判处死刑的案子他都要复合 。轻易不会判死刑 。
也正是如此 。仁宗在位的42年 。虽然很多时候 。人们觉得并没有创造什么辉煌 。但在平淡之中却体现了仁宗的伟大之处 。很多时候后人会觉得 。这是宋朝乃至中国古代历史中最好的四十年 。
文章插图
仁也有代价
当然 。人无完人 。仁宗皇帝亦是如此 。
赵祯因为“仁”享受到了很多赞誉 。但与此同时他也摆脱不了“仁”带给他的性格短板:缺乏果断 。
比如 。当西夏发难宋朝边境时 。仁宗没有及时作出决断 。朝堂上的扯皮 。耽误了战机 。从宝元元年 。一直到康定二年 。4年时间里 。朝堂大臣们围绕着主战还是主和 。争论不休 。虽然说着背后 。有宋朝“共议”制度带来的弊端 。但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 。皇帝缺乏果决 。不能拍板 。
事实上 。在仁宗皇帝主政时期 。不只一位大臣上书 。希望他“简出睿断” 。而且宋仁宗也会因为朝堂大臣们之间的战队 。纷争因为担心陷入“朋党”危机 。而处处提防 。反而丧失了一些果决 。
不过 。今天我们再来看这些时 。也不能把问题完全归咎到宋仁宗一个人头上 。毕竟宋国是在五代纷争的混乱中建立的 。“防范”是宋朝历代国君的主要任务 。这种防御性的制度 。也让君主在很多时候 。势必要有所保留和限制 。
其他观点:
其实原因就在一个“仁”字 。子曰:“仁” 。爱人也 。仁 。是儒家的核心要义 。是君子的最高标准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心存慈悲 。此所谓君子之仁 。包容万象、匡扶天下、悲天悯人 。此所谓天子之仁 。
从这个意义上讲 。赵祯当得起“仁宗”的谥号 。
他是一位大度的皇帝 。善于纳谏 。听得进逆耳忠言 。包拯、范仲淹都是当朝名臣 。没有皇帝的宽厚包容 。怎么会有犯颜直谏的贤臣 。有人说 。“仁宗虽百事不会 。却会做官家(皇帝)” 。这正是宋仁宗的高明之处 。垂拱而治才是最高境界 。“劳神苦思 。代百司之职役” 。终究略逊一筹 。
推荐阅读
- 2022年立春后还会倒春寒吗
- 卧蚕眉,丹凤眼,不怒自威敌胆寒;怎么对下联?
- 立春是春天的开始吗
- 如何评价宋仁宗赵桢?
- 关羽的丹凤眼是如何炼成的?
- 立春是几九的第几天
- 赵祯在位四十多年,哪些功绩称得上“仁”,历史上有几个“仁宗”?
- 近日很多关于眯眯眼的讨论,有人说”眯眯眼“是天生的,你如何看待?是否认为这种表现形式有错?
- 什么节气过后天气变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