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导演的李安你怎么评价他的作品?为啥他能驾驭多种题材且受东西方观众的共同喜爱?( 三 )


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 。李安并不是全职的家庭妇男 。只是被媒体无端地夸大了这一成分 。带孩子做饭只是他的副业 。在这6年间 。李安曾多次一出门几个月不回家 。去朋友家里 。跟朋友一起钻研剧本 。写《推手》时还自费花钱做研究 。其实他一直是有工作的啊!只是没戏拍就等于没钱拿 。
到了1990年 。李安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边缘 。我想如果没有台湾新闻局的剧本评选 。或者机会晚两年到李安面前 。也许李安从此就再无出头之日 。各种鸡汤也就少了一份素材 。另外李安参加这个比赛本来的目的也只是为了拿奖金 。根本就没打算能拍成电影 。甚至后来台湾新闻局决定投钱给他拍电影 。李安还因为投资少而犹豫不决 。最后被侯孝贤一句话点醒 。才有了“家庭三部曲” 。
此外我在书中还发现李安在筹备《推手》 。找到詹姆斯·夏慕斯时一段有意思的情节:
看到这段我差点笑岔气 。原来李安的经纪公司也是个巨坑!李安6年中不是找不到活干 。而是价格低的活都被经纪公司偷偷先拒掉了!
至于上文中他后来的的制片人詹姆斯·夏慕斯对李安有多重要 。可以说没有他李安可能只是国内知名 。但绝对不会成为国际知名导演 。
如果说李安这六年获得了什么 。我想他获得的应该是更好的脾气 。更强的抗击打能力 。更高的剧本创作能力 。除此之外 。在其他方面根本没多大进步 。
从他的第一部电影就可以看出 。《推手》无疑有一个不错的剧本 。所要探讨的东西也很有意思 。但在很多拍摄过程方面都很不成熟 。演员演得也有些怪怪的 。(个人观点 。对于那些把这部电影捧到神坛的人可以忽视这段话)
但李安牛的地方在于 。他在之后的《喜宴》《饮食男女》中 。每一部电影的进步都是巨大的 。到了《理智与情感》 。李安与专业的好莱坞团队合作过以后 。之后的电影质量更是跨越了一大截 。
借用一位知友的话“他在这几年里每一年的进步 。可能都超越了之前六年的总和 。”
所以我更是反感每次安叔新电影上映媒体就要把他在家6年的故事拿出来炒作一番 。
如果换个角度去理解的话 。安叔去年上映的作品《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中的一些情节简直就是在说他自己好吗!
比利林恩在家乡被一次次问起战场上的感受如何 。这难道不就是李安每次回国之后被一次次问起那六年的感受么?尤其是电影最后一段与大老板的对话 。明明是安叔的内心独白!
对他们来说 。这两件事是他们最痛苦 。最不愿去回忆的一段经历 。却要被媒体强迫着一次又一次地去回答 。不管他们不厌其烦地回答多少次 。他们都从采访者满足的表情中读懂了一件事:那些人得到了他们想要的答案 。这些答案对听到的人来说 。是激励人 。使人振奋的故事 。是传奇 。对李安和比利林恩来说 。这是他们真真切切的生活啊!而他们并不想要这样的生活!
现在的媒体就已经将李安描绘地如此虚幻 。也许数十年之后 。当人们研究李安时 。会更加地有失偏颇 。

作为导演的李安你怎么评价他的作品?为啥他能驾驭多种题材且受东西方观众的共同喜爱?

文章插图
作为导演的李安你怎么评价他的作品?为啥他能驾驭多种题材且受东西方观众的共同喜爱?

文章插图
作为导演的李安你怎么评价他的作品?为啥他能驾驭多种题材且受东西方观众的共同喜爱?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