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经年矛盾犹存 1992纳卡冲突回顾

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两国边境的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简称:纳卡)地区冲突再起 。亚阿两国国防部先后发表声明,指责对方破坏停火协议,导致边境紧张局势升级 。交火中,仅双方承认的损失就包括:12名阿军士兵、1辆坦克触雷损毁、1架米-24武装直升机被击落,亚方18名士兵死亡、35人受伤 。
兄弟阋墙兵戎相见

血战经年矛盾犹存 1992纳卡冲突回顾

文章插图
对于亚阿两国的边境冲突,人们并不奇怪 。出于历史原因 , 两国在纳卡地区的争议由来已久 。在苏联时期(1988年),同为加盟共和国的两国就曾因边境问题发生冲突 。随着时间推移 , 双方矛盾愈演愈烈 。最终,亚阿两国在1992年爆发了被国外媒体称之为“纳卡战争”的边境冲突 。
当时 , 亚阿两国所依仗的本国武装力量,都是苏联时期留下的老底子 。亚美尼亚境内有原属苏军的3个师,却没有专门的军用机场 。而阿塞拜疆则有5个师 , 还有3座军用机场 。两国趁着苏联解体之初的混乱时期,都从撤走的原苏军高加索内务部队手中,获取了相当数量的武器 。其中 , 有不少装备是较年轻的苏军士兵为“获取路费”而主动“卖出”的 。
由于阿方经济实力较强(有里海油田),其搞到的武器也比亚方多 。以弹药为例,亚方只有500节车厢 , 而阿方的弹药储备则多达1万节车厢,仅这一项就构成了20比1的压倒性优势 。同时,阿塞拜疆在兵员储备上也占上风,1992年该国可以动员的17岁至32岁的男性多达130万,而同年龄段的男子亚美尼亚只能动员55万,不到阿方的一半 。
血战经年矛盾犹存 1992纳卡冲突回顾

文章插图
但在兵员素质上,亚美尼亚却明显占上风 。虽然两国的武装力量中都有不少人曾在苏军服役 , 但阿塞拜疆人在苏军体系中不受重视,很多人被分配到工程营等辅助部队,缺乏实战经验 。而亚美尼亚人却有着“从亚历山大东征到东罗马时代的彪悍历史”——早在苏俄国内战争时期,亚美尼亚人就组建了2个步兵师加入红军 。二战期间,50万亚美尼亚人参军报国,他们中涌现出多达50名战功卓著的亚美尼亚高级将领,其佼佼者就是苏联第一位少数族裔元帅巴格拉米扬 。
书归正传,尽管双方准备都不算充分,但亚阿两国还是竭尽全力,各自动员了数以千计的“志愿人员”参战 。亚方因为历史原因(包括一战时期的大屠杀和二战损失),适龄男子不足 , 于是不少妇女便参与了部队后勤工作,甚至扛枪上阵 。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此举也在某种程度上鼓舞了亚方一线作战人员的士气 。
血战经年矛盾犹存
战争初期 , 亚方进展顺利 , 在数月内连续攻克纳卡地区的多个城镇 。1992年5月9日,经过一天一夜残酷的巷战,亚方攻占阿方在纳卡地区的重要据点——舒沙 , 双方均付出了数百人伤亡的重大代价 。
【血战经年矛盾犹存 1992纳卡冲突回顾】这次失败令阿方恼羞成怒 。当年7月,经过精心组织,阿方出动8000兵力,实施战争中第一次大规模战略突破行动 。在空中掩护下 , 阿方以坦克、装甲车为先导,先实施战略佯动,然后大举进攻 。猝不及防的亚方一时难以抵挡,导致纳卡的多个据点相继被阿军占领 。
但亚美尼亚人也不是吃素的,缓过劲来的他们出动武装直升机 , 对阿方装甲部队实施打击,很快阻止了对手的攻势 。当然,数以百计的生灵也在这次交战中变成了亡魂 。值得一提的是,双方在此战中,都以个人身份招募、雇佣了不少邻近俄军部队的官兵 。更有甚者 , 在亚方的反击中,竟有驾驶武装直升机的飞行员,和对面为阿方驾驶装甲车辆的坦克兵,来自同一支俄军部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