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的小站新军如果能够出来抵抗八国联军,有多大胜算?为什么?( 二 )


(根据网上资料)
36门克虏伯大炮 。口径87毫米(1897年埃森制造) 。折合3.41英寸 。其中大部分仍装在箱中 。
60门克虏伯大炮 。口径70毫米(1897年埃森制造) 。折合2.75英寸 。
42门诺尔登费尔德式速射机关炮 。口径57毫米 。折合2.24英寸 。
42门诺尔登费尔德式机关炮 。口径47毫米或1.85英寸 。
42门大炮 。其中一部分为诺尔登费尔德式 。一部分为上海机器局制造 。口径37毫米折合1.45英寸 。
10门速射机关炮 。口径37毫米 。折合1.45英寸 。
20门小口径的速射机关炮 。
3万支具有最新标记的毛瑟枪和曼里彻式来福枪 。
3万把刺刀、军用品及其他 。
约值二百五十万英镑 。
4 。八国联军的大炮编制
英军只有28门大炮 。后来从南非调来可怖号巡洋舰 。拆了4门12磅的海军列低炮 。采用苦味酸炸药 。苦味酸炸药的威力是黑火药的几十倍 。清军的克虏伯大炮都是黑火药 。这几门列低炮是当时的攻坚利器 。
日军人数是最多的 。是第五师团 。2万多人 。大炮大约20门 。
一直到1938年 。日军的第五师团才装备到52门大炮 。
我们再对比40多年后国军张灵甫的整编74师 。3万人 。共装备105毫米榴弹炮12门、75毫米山炮36门 。迫击炮有几百门(八国联军那时还没发明迫击炮 。一战时才有真正的迫击炮) 。
而聂士成的武卫前军大炮是90门 。力压40年后的日本第五师团的52门大炮 。国军整编74师48门大炮啊!
人和制度要作死 。谁也拦不住啊!
本人是沂蓝书院赵月光 。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现代史 。继承章太炎学派唯识史观学说 。本文为原创 。如果觉得有点意思 。敬请点一下关注并点赞 。
其他观点:
在那场八国联军肆虐京畿要地 。晚清王朝一败涂地的“庚子国难”里 。手握“小站新军”精锐的袁世凯 。当时正是山东巡抚 。不偏不倚“躲”过了这场国耻之战 。

袁世凯的小站新军如果能够出来抵抗八国联军,有多大胜算?为什么?

文章插图
很负责任的说 。倘若“庚子国难”里 。袁世凯真扛起了这个保家卫国的重任 。这场战争的结局 。依然会要多耻辱有多耻辱 。甚至“小站新军” 。这笔支撑袁世凯接下来纵横捭阖的政治本钱 。很可能会赔的一干二净 。唯独会改变的 。就是袁世凯的“政治生命” 。
袁世凯的小站新军如果能够出来抵抗八国联军,有多大胜算?为什么?

文章插图
袁世凯的“小站新军” 。以及接下来“孵化”出的北洋军 。常被各类历史剧大书特书的 。就是其武装到牙齿的装备水平 。
八国联军在京津横冲直撞时 。当时9300人规模的“小站新军” 。不但享受“士兵每月四两五钱”的高工资 。枪炮水准也登峰造极:步骑兵一律使用奥匈帝国的曼利夏枪械 。炮兵全数配备德国克虏伯火炮 。且和昔日装备杂七杂八的淮军不同 。“小站新军”不惜血本 。装备弹药一律标准化供应 。俨然一支用钱砸出来劲旅 。装备直追欧洲精锐等级 。
但如此叫好些后人咋舌的装备水平 。比比庚子国难战场上的参战清军 。其实不算啥 。
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里 。清王朝不但动用了绝对优势的兵员 。更展现出了焕然一新的装备水平 。所谓“装备标准化” 。不止是“小站新军”一家的事儿 。参战的“武卫左军”“武卫前军”“武卫中军”等大清精锐 。也都是清一色标准的德奥枪炮 。“小站新军”有的硬家伙他们有 。“小站新军”没有的克虏伯重炮与新式机关炮 。他们也同样有 。火力水平绝对优势 。
袁世凯的小站新军如果能够出来抵抗八国联军,有多大胜算?为什么?

文章插图
可以说 。无论是装备水平还是弹药储备 。“小站新军”比起这几支前线清军 。非但不是优势 。相反劣势不少 。
可就是那几支“绝对优势”的清军 。自从八国联军大沽口登陆起 。就是一路大败亏输 。从天津一直败到北京 。手里的“标准化先进装备”?那更是跑一路扔一路 。全被八国联军捡了现成 。仅在天津一地 。八国联军就“白捡”了清军三万支枪械与数百门火炮 。换成“小站新军” 。这仗就能打的更好?
当然 。好些后人看好“小站新军” 。也不止因为装备 。更因为“小站新军”(北洋军)那强得多的战斗素质 。那到底有没有胜算?这更要看第二个问题:战斗力问题 。
袁世凯的小站新军如果能够出来抵抗八国联军,有多大胜算?为什么?

文章插图
摊上这样的兵 。手里有多硬的家伙 。照样都是给人送菜 。
同样是“用钱砸出来”的部队 。比起其官鱼龙混杂的“大清精锐”来 。“小站新军”的人员素质 。确实要好得多:袁世凯的选兵标准极其严格 。以其《募兵告示》的标准 。每个士兵都是“力限平托一百斤”的“憨厚肌肉男” 。军官们更是海归扎堆 。段祺瑞等高层骨干 。都是有留学经历的高材生 。基层的将官们 。也都接受过严格的军事教育 。纪律操练更十分严格 。晚清大臣徐致靖曾形容说“行若奔涛 。立如植木” 。面貌焕然一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