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克族是什么?


丁克(Double Income No Kids 简称DINK)即丁克家庭 。指的是那些具有生育能力而选择不生育 。除了主动不生育 。也可能是主观或者客观原因而被动选择不生育人群 。仅从单词字面意义解释 。意思是:双收入 。没有孩子 。那么被动选择不要孩子的就不叫丁克了吗?这个问题似乎很难回答 。因为被动的原因可能是生理上的 。也可能是经济 。个人发展或者家庭等等非生理因素] 。因此 。最合理的定义是:双职业 。能生但选择不生育 。并且主观上认为自己是丁克的夫妇或者个体 。称之为丁克 。成为丁克的首要标准是:具有生育能力而选择不生育 。除了主动不生育 。也可能是主观或者客观原因而被动选择不生育 。其次 。主观上对自己丁克身份接纳和认可--他们认为丁克是一种生活方式--这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而现实生活中 。也正是这些认可自己是丁克角色的群体 。能够较好坚持自己的选择 。并经营与享受自己的丁克生活 。
曾经数千年丁克来 。“不孝有三 。无后为大”的传统观念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根深蒂固 。所以 。“丁克家庭”很难成为全社会的生活潮流 。但在夫妻文化程度都比较高的家庭里 。这一观念却大有市场 。证据之一是 。从90年代初到90代末 。在中国的各大城市里 。“丁克家庭”的数量正稳步上升 。其成为某个特定阶层的婚姻时尚 。也就在所难免 。
90年代中期一份对“丁克家庭”的调查问卷显示 。选择不生育这一生活方式的主要原因中占第一位的是对中国人口问题的忧虑;第二位是为了使自己生活得更轻松;第三位是为了自我实现 。中国的人口问题是自愿不育者最感痛心疾首的问题 。他们说:“人口使我们的国家拖着沉重的步伐去追赶发达国家 。太难了 。我们对此感到万分忧虑!”
第二位原因是为了生活得更轻松些 。不少人认为周围的人和父辈生活得太累了 。虽然有人直言不讳地承认自己的选择是享乐主义的 。但许多人将追求享乐同追求轻松作了区分 。一位被调查者说 。追求享乐是追求刺激 。追求瞬间的快感 。但追求轻松却是逃避罪恶 。追求一种适意、淡泊、优雅的生活 。二者是有区别的 。尽管有这些差异 。自愿不育者给人总的印象是摒弃了传统中国人的忍辱负重、无条件地为后代牺牲的生活模式 。更看重自身的快乐 。不愿以牺牲个人的幸福、快乐和轻松为代价去换取被他们称为“身外之物”的传宗接代 。
第三个主要原因是自我实现 。自我实现这一目标与寻求轻松的生活相比有较多的积极意味 。有些调查对象提到生孩子会毁了自己的事业和成功的机会 。尤其是一些中年夫妇 。他们痛惜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白白耗去的青春 。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 。不愿意为生养后代浪费自己的宝贵精力与年华 。
家庭变迁是社会变迁的缩影 。丁克家庭能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 。主要是因为人们的家庭功能观念有所转变 。不过 。人们在接受的同时还是有一些疑问 。有人认为不生育有悖于人类正常繁衍的自然规律 。“不育文化”的无限扩展 。对人类正常的繁殖生息是不利的 。也有医学界人士提出 。女性在其一生中如果有一次完整的生育过程 。就能提高免疫力 。不生育不利于身体健康 。
家庭具有生产、生育、教育、宗教、娱乐等功能 。生育不再是家庭最重要的功能 。这的确是一种进步 。不同背景 。不同经历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 。价值观念和理想憧憬来选择自己的家庭结构 。这也是需要全社会理解和接受的 。不过 。生育后代 。维持人类的繁衍也确实是家庭的责任 。孕育儿女可以使夫妻双方心理更加健康 。在孕育生命的过程中可以体会更深刻的人生哲理 。从养育子女的辛苦中理解父母的恩情 。所以 。不要盲目地 。甚至是冲动性地选择不生育 。
嫌麻烦、怕身材走样 。不少青年夫妇婚后不要孩子 。做新潮的“丁克一族” 。然而 。不少医生发现 。近年来超过35岁的高龄产妇越来越多 。其中不乏年轻时立志不生育 。到了中年随着夫妻情感变化而“反悔”的人 。

丁克族是什么?

文章插图
丁克族是什么?

文章插图
丁克族是什么?

文章插图

其他观点:
俩夫妻 。不生育 。百年之后肯定是冰冷冰冷的 。
【丁克族是什么?】其他观点:
[呲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