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无遗策、料事如神的郭嘉,最后又是为何英年早逝呢?


算无遗策、料事如神的郭嘉,最后又是为何英年早逝呢?

文章插图
公元207年对于曹操来说 。是极为重要的一年 。在公元207年的某一天 。曹操失去了他的心腹之臣——郭嘉;与此同时 。遥远的彼方 。刘备得到了他的肱骨之臣——诸葛亮 。
正是这样一个巧合 。才有了所谓“郭嘉不死 。卧龙不出”的可笑说法 。
算无遗策、料事如神的郭嘉,最后又是为何英年早逝呢?

文章插图
郭嘉何许人也?
郭嘉 。字奉孝 。东汉末年曹操帐下的“奇谋之臣” 。曹操对郭嘉十分重视 。重视到专门为郭嘉发明了一个官职 。叫做“军师祭酒” 。
“军师祭酒”这个官职的权力极高 。即是曹操的秘书长、又是军队中“司法机关”的负责人、而且还是曹操帐下的“最高参谋长” 。可谓是军事、政治一手抓 。可以毫不夸张的将 。郭嘉就是当时曹操帐下的第一谋士 。诸如荀彧、程昱之人 。虽然地位颇高 。但在具体的出谋划策上 。首推郭嘉 。
每有大议 。临敌制变 。臣策未决 。嘉辄成之 。平定天下 。谋功为高 。
算无遗策、料事如神的郭嘉,最后又是为何英年早逝呢?

文章插图
曹操为什么如此重视郭嘉呢?因为郭嘉的身上有“三奇一弊” 。
第一奇:眼奇 。慧眼识人
郭嘉在辅佐曹操之前 。在袁绍的帐下任谋臣之职 。官渡战役之前 。袁绍手握几十万大军 。手下猛将无数 。占据河南、河北等中原大部分地区 。乃是东汉末年最为强大的一路诸侯 。而曹操的手中只不过区区几万人 。吕思勉老先生说:“曹操(实力)与袁绍相比 。不足一道也 。”
算无遗策、料事如神的郭嘉,最后又是为何英年早逝呢?

文章插图
郭嘉看透了袁绍志大才疏、优柔寡断、夸夸其谈的根本品质 。所以郭嘉断定了袁绍会失败 。
当郭嘉见到了曹操之后 。立即认为曹操是一位胸怀大略的名主 。遂忠心辅佐 。不畏生死 。
当天下人皆认为袁绍是绩优股的时候 。唯有郭靖认定袁绍是垃圾股 。
【算无遗策、料事如神的郭嘉,最后又是为何英年早逝呢?】试想一下 。如果是换作是我们 。我们会放着势大力强的袁绍不辅佐 。而去冒着死亡的危险辅佐曹操吗?肯定不会 。
算无遗策、料事如神的郭嘉,最后又是为何英年早逝呢?

文章插图
这便是郭嘉的“眼奇” 。
第二奇:智奇 。十胜十败
曹操与袁绍决战前夕 。曹操帐下的一众谋士 。除荀彧、贾诩之外皆劝说曹操投降 。或者逃走 。
在《三国志》中 。曹操面对袁绍的威胁 。也曾思考过逃跑 。但是在曹操犹豫不决的时候 。郭嘉站了出来 。郭靖用一褒、一贬的形式 。夸曹操 。贬袁绍 。在谈笑风生之间 。陈述了曹操打袁绍的优势 。同时也分析了袁绍方面的劣势 。这便是著名的“十胜十败论 。”
算无遗策、料事如神的郭嘉,最后又是为何英年早逝呢?

文章插图
由此可见 。郭嘉的战略格局、智慧格局 。与曹操不相上下 。甚至超过曹操 。这便是郭嘉的“智奇” 。
第三奇:谋奇 。北征乌桓
算无遗策、料事如神的郭嘉,最后又是为何英年早逝呢?

文章插图
如果曹操将来讨伐刘备 。或者讨伐孙权之时 。乌桓 出兵作乱 。曹操将会陷入被动 。
郭嘉说 。为了稳定北方 。一劳永逸 。必须攻打乌桓 。但是攻打乌桓有三个风险 。
第一 。乌桓在今天的锦州 。而曹操的都城在洛阳 。所以出征乌桓是一场远征 。
第二 。曹操刚刚拿下袁绍 。政权尚未稳定 。不适合大动干戈 。
第三 。曹操若倾巢出动 。刘备、刘表势必会偷袭曹操的后方 。
算无遗策、料事如神的郭嘉,最后又是为何英年早逝呢?

文章插图
最后一弊:好酒好色 。私生活不检点
郭嘉喜欢女人 。出了名的风流 。而且喜欢逛妓院 。曹操手下的“风纪处处长”经常向曹操反应郭嘉的私生活不检点 。但是曹操从来不管 。
郭嘉喜欢喝酒 。每每宴会 。郭嘉必然酩酊大醉 。不省人事 。
酒是什么?穿肠毒药 。色是什么?刮骨钢刀 。郭嘉又好色又好酒 。搞坏了身体 。再加上常年跟随曹操征战 。风餐露宿 。操劳过度 。最后身体不堪重负 。死在征讨乌桓的路上 。
算无遗策、料事如神的郭嘉,最后又是为何英年早逝呢?

文章插图
但是现在说什么都已经晚了 。历史已经成为定局 。三国就是三国 。
其他观点:
算无遗策、料事如神的郭嘉,最后又是为何英年早逝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