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巨贪和珅,是怎么被乾隆皇帝发现的?又是怎么走上青云之路的?( 二 )


文章插图
乾隆四十年(1775年)十月 。乾隆皇帝某次突然要办某事 。所以吩咐銮仪卫 。立即准备出行 。按制度 。皇帝出行 。各项皇家仪仗、器物、车马必须事先准备好 。不能有纰漏 。但是这一次事出匆忙 。仓促间皇帝御辇的黄罗伞盖迟迟没有准备好 。所以御驾不能立即出发 。
乾隆皇帝时年已经六十有五 。登基超过四十年 。帝王经验和手段已经炉火纯青 。对于臣子的疏忽 。他并没有大发雷霆、严厉降罪 。而是用威严的语气深沉地说:
“虎兕出于柙 。龟玉毁于椟中 。孰之过与?”(这句话出于《论语.季氏》中的“季氏将伐颛臾”;意思是说: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 。龟甲玉器在匣子里毁坏 。这是谁的过错呢?乾隆皇帝把这句话引申为对于负责管理御辇伞盖的侍卫办事不利之不满和斥责 。)

历史巨贪和珅,是怎么被乾隆皇帝发现的?又是怎么走上青云之路的?

文章插图
侍候在帝侧的领侍卫内大臣、銮仪使、御前大臣、御前侍卫们一脸茫然 。都不懂皇帝在说什么 。但是皇帝明显不满的脸色和语气还是看得出、听得明的 。于是诚惶诚恐、呼啦啦跪倒一大片 。这也正是乾隆皇帝所需要的结果 。皇帝太阿在握、威柄不移、口含天宪 。随口而言便是高深莫测 。让臣子们战战兢兢、不明就里 。纷纷敬服 。皇权的威严和皇帝的高明在这一刻显现得淋漓尽致 。
就在这个时候 。御辇前一个普通的年轻銮仪侍卫突然直起身子 。朗声回答说:
“典守者不得辞其责耳!”
这句回话让乾隆皇帝大为意外 。同时又十分惊叹 。居然有人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同时还能非常准确地回复!(“典守者不得辞其责耳”出自南宋朱熹对于论语的注释 。而且正是对《论语.季氏》中的“季氏将伐颛臾”一段的注释 。而乾隆皇帝身边的亲卫侍从 。都是由旗籍子弟担任 。乾隆中期 。旗籍子弟大多不学无术 。学识匮乏 。不要说熟知典籍 。就是平常学识也不见得会多少 。所以乾隆皇帝故意引用古文 。意在敲打身边的亲卫 。同时展现皇权威严和个人的高深莫测 。)
无意中得知自己身边还有知道儒家经典的侍卫 。反应过来的乾隆皇帝心中很是满意 。于是兴致盎然地对那个侍卫问:
“汝亦读《论语》乎?”
那个侍卫自然就是和珅 。他连忙回答:
“回皇上话 。奴才曾就读咸安宫学 。在内学习八年 。四书五经俱有研习 。”
历史巨贪和珅,是怎么被乾隆皇帝发现的?又是怎么走上青云之路的?

文章插图
乾隆皇帝在和珅回答的时候 。已经仔细打量了他一番 。见和珅面目清秀、言语有条不紊 。同时一表人才 。心中的好感又增加三分 。
得知这个年轻侍卫居然还在咸安宫学读过八年书 。乾隆皇帝更加觉得他是个勤奋好学的人 。一般旗籍子弟 。能够入读咸安宫学 。都是贵戚高官子弟 。这些子弟即使就读了咸安宫 。也不过学一两年 。初通文墨后就依仗家中权势入仕 。没有过多的专研学识 。像他一样 。能够坚持八年学习的 。少之又少 。
于是乾隆皇帝再问:“汝何名?家世如何?”和珅叩首后一一作答 。得知这个年轻人是功臣之后、又是重臣的孙女婿 。却没有依靠家族关系钻营攀附 。而是按选拔制度在銮仪卫老实当值 。皇帝的满意度又涨了两分 。
已经有心要提拔和珅地乾隆皇帝决定再考一考他 。便继续说:
“然则 。汝且将《季氏将伐颛臾》一章为朕解答道来 。”
和珅自幼察言观色、揣摩人心功夫十足 。这时候哪里不知道皇帝是在有意考核自己 。于是打起十二分精神 。把当年老师吴省兰、吴省钦教授过的学识急速在心里打好腹稿 。然后不慌不忙地回答:
“回皇上 。圣人这篇文章的意思是国家要重教化 。修文德以怀天下臣民 。不然社稷无可所依 。有分崩离析的危险 。这是圣人两千年前的教诲 。而如今之世 。远方四夷多有顽固不化之人 。若我国家仅仅以教化感化 。而不示之以威武之势 。则其人必易生轻妄之心 。乃至有慢侮之举 。长久如此 。于国家 。于社稷 。有心腹之祸 。我国家应首重教化 。修文德以服远人 。同时迭加以威武之力 。以防微杜渐 。若不然 。‘虎兕出于柙 。龟玉毁于椟’之事 。或将重现 。彼时而悔之晚矣 。”
历史巨贪和珅,是怎么被乾隆皇帝发现的?又是怎么走上青云之路的?

文章插图
和珅这一番颇有见地的回答 。彻底打动了乾隆皇帝 。使其龙心大悦 。满意至极 。认为旗人子弟里居然有这样一个年轻俊才 。于是 。乾隆皇帝当场将和珅自一个普通的銮仪卫提拔为乾清门侍卫(正四品) 。使其能够经常随侍在自己身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