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王朝》中的和珅跟历史上的和珅有多大的区别?


《乾隆王朝》较为真实地还原了历史上的和珅!
关于和珅的大局观念、经商头脑和超前意识 。《乾隆王朝》中有一场“英夷伤人事件”的戏码 。就是对和珅形象较为真实的还原 。
时任“两广总督”郭世勋向朝廷汇报了英夷开炮打死三位渔民的恶性事件 。和珅主动请缨前往广东处理 。根据乾隆皇帝给出的最高指示 。和珅刚到广东就向郭世勋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蕞尔英夷 。竟敢伤我子民 。事关大清天威 。皇上口谕 。一定要严厉查办 。此案要办出我大清的威风来 。我想将那几个元凶枭首之时 。让所有来华经商的英夷法场观刑 。这叫杀一儆百 。让他们以后永不滋事 。
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如此精明的和珅为何就不懂这么浅显的道理 。初到广东就急慌慌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乾隆王朝》中的和珅跟历史上的和珅有多大的区别?

文章插图
其实 。这正是和珅的精明之处 。
首先 。“严厉查办”是乾隆皇帝的最高指示 。和珅必须先表明自己对最高指示的绝对服从 。这是朝廷钦差必须具备的姿态 。更是在地方官员面前树立权威的绝对基础 。
再者 。历史上的郭世勋曾坚决抵制英夷对广东沿海的干扰 。严格控制对外贸易;剧中的郭世勋更是有着严重的排外思想 。和珅虽然贵为朝廷钦差 。但他如果没有地方官员的大力支持 。想要完美处理这件涉外事件 。几无可能 。
所以 。和珅才会先顺着郭世勋的对外原则给出态度 。先争取到地方官员的支持 。才能顺利展开调查 。才能完美处理事件 。
好了 。既然钦差大臣都是“严厉查办”的态度了 。郭世勋也不需要顾虑了 。赶紧掉不钱江 。准备“兵分数路 。将海上英夷一律扣押” 。就等着来一场扬我大清国威的公开行刑了 。
可郭世勋刚刚布置完毕 。和珅来了 。而且一来就推翻了郭世勋的安排:
杀鸡焉用牛刀 。对付几个英夷 。只消一纸通牒 。他们就会乖乖就范;如临大敌 。反倒显不出我大清天威 。
平心而论 。和珅所言并非没有道理;再加上郭世勋已经明确和珅的基本态度 。也就没再计较 。立马吩咐手下将领回营待命 。
《乾隆王朝》中的和珅跟历史上的和珅有多大的区别?

文章插图
一切安排妥当后 。英夷代表前来交涉 。和珅一瞧 。机会来了:
本钦差是代表大清帝国和你们说话 。你们听着 。英国商人在虎门杀死我大清渔民 。该当何罪?
注意 。和珅初来广东的时候曾经给出过明确的态度——三位凶手枭首示众 。而且要所有来华经商的英夷法场观刑 。现在为何又用了询问的口气 。开始摇摆不定了?
因为和珅需要一个理由 。需要一个先调查再处理的理由 。这个理由如果自己提出来 。违抗圣旨不说 。郭世勋也会不满 。所以 。和珅准备让英夷提出这个要求 。自己再“无奈”答应 。
既然和珅都有了意见征询 。英夷代表自然会赶紧解释:
三名水手放炮庆祝圣诞节 。不幸打中了三位中国渔民!
误伤——案件调查的基础 。有了!
注意 。英夷只是强调了“误伤” 。可并没有明确提出“调查审理”的要求 。和珅还不能答应 。对话还得继续:
大清法度 。杀人偿命 。你有何话说?
【《乾隆王朝》中的和珅跟历史上的和珅有多大的区别?】再次明确了自己的态度 。但又再次给出了询问口气 。英夷代表只能会再次给出说法:
按照一般的外交辞令 。英夷代表自然要先“深表遗憾” 。然后再提出具体要求——按照大清法度 。杀人案件必须要有调查审理程序!
《乾隆王朝》中的和珅跟历史上的和珅有多大的区别?

文章插图
好了 。和珅想要的要求终于出现了 。能够合情合理地展开调查了!
这次事件到底是不是“误会” 。非常容易调查 。只需要到受害者家中询问一番就行 。可和珅毕竟是钦差 。代表着大清朝廷;而受害者属于苦主 。代表着受苦受难的普通百姓 。所以这次询问就不能是普通的求证 。而必须带有慰问性质 。
所以 。来到苦主家中 。和珅先祭奠了死难渔民 。这叫深表遗憾;然后又给了三位苦主家属一千两银票 。这叫官方慰问;最后 。再向苦主家属表达了朝廷态度:
国有国法 。本钦差就是为公道而来!
有感同身受 。有慰问关怀 。还有官方态度 。这一系列操作下来 。和珅足以赢得在场所有人的信任 。有了这个基础 。和珅想问什么都能问出来;有了这个基础 。就算和珅真的“回护”英夷 。也不至于落得人人喊打的被动局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