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如何评价姜夔的词?( 二 )


说白了 。就是姜白石的填词造句 。意象堆砌 。往往是借助古人之典 。而不是自身情感的厚积薄发 。所以他的词有象而无魂 。感人不深 。
举个栗子:
“二十四桥仍在 。波心荡 。冷月无声” 。意境是出来了 。但前有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造境 。就显得不新鲜了 。对比“西风残照 。汉家陵阙”一句 。同样是以空间叹时间 。意境上的差别显而易见 。李白的八个字 。涵盖了《扬州慢》全词要表达的意思 。

王国维如何评价姜夔的词?

文章插图
其他观点:
且看王国维《人间词话》里直接或间接涉及到姜夔的内容 。
“咏物之词 。自以东坡《水龙吟》为最工 。邦卿《双双燕》次之 。白石《暗香》、《疏影》格调虽高 。然无一语道着 。视古人‘江边一树垂垂发’等句何如耶?”
“白石写景之作 。如‘二十四桥仍在 。波心荡、冷月无声’‘数峰清苦 。商略黄昏雨’、‘高树晚蝉 。说西风消息’虽格韵高绝 。然如雾里看花 。终隔一层 。梅溪 。梦窗诸家写景之病 。皆在一‘'隔’字 。北宋风流 。渡江遂绝 。抑真有运会存乎期间耶?”
“古今词人格调之高 。无如白石 。惜不于意境上用力 。故觉无言外之味 。弦外之响 。终不 。能与于第一流之作者也 。”
“南宋词人 。白石有格而无情 。剑南有气而乏韵 。”
“隔”与“不隔”是王国维在境界说下的一大命题 。三两句话说不清楚 。但是从上面可以确定的是 。王承认姜夔的格调是历代词人中首屈一指的 。这也不是王的一己之见 。白石词的清雅风貌历来被人所推崇 。这种高雅的风致也是姜夔的人品、词品的特征 。宋人有语“白石道人气貌若不胜衣 。而笔力足以抗百斛之鼎”范仲淹也评价姜夔“翰墨人品 。皆似晋、宋之雅士“ 。姜的这种格调产生除了个人特质外 。还深受社会环境的影响 。南宋虽然偏安一方 。但商品经济发达 。士人的生活条件极其优越 。比如姜夔长期依附的张鎡生活就极其奢华 。可比石崇、王恺 。说姜词”不于意境上用力 。故觉无言外之味 。弦外之响”大概是指他的词多以羁旅行役、男女恋情为题 。但是否姜词在意境上就逊于苏辛 。这个就见仁见智了 。
“苏辛 。词中之狂 。白石犹不失为狷 。若梦窗、梅溪、玉田、草窗、西麓辈 。面目不同 。同归于乡愿而已”
狂、狷、乡愿三个概念都出于《论语》“狂者 。进取;狷者 。有所不为”“乡愿 。德之贼” 。苏辛狂大概是指他们开拓了词的意境 。提高了词的地位 。姜狷 。有所不为 。认为他固守藩篱并无过错 。从这里看 。王对姜还是较为肯定的 。王国维对南宋词人这个群体是不满的 。他认为吴文英、史达祖等人的词都是雕琢之作 。是对苏辛词的反动 。阻断了词的发展 。
“东坡之旷在神 。白石之旷在貌 。白石如王衍口不言阿堵物 。而暗中为营三窟之计 。此其所以可鄙也”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又重之已修能 。文学之事 。于此二者 。不可缺一 。然词乃抒情之作 。故尤重内美 。无内美而但能修能 。则白石耳 。”
这话就毒了 。直接攻击姜的人品 。说他人文不称 。虚伪 。姜夔出身贫贱 。一生以清客身份往来于名臣公卿之中 。浪荡江湖 。自号道人 。“为营三窟之计”大概指的就是这个吧 。但是 。当时名流对姜的人品才华是极其推崇的 。谓之“神仙中人” 。当时之人“或爱其人 。或爱其诗 。或爱其文 。或爱其字 。或折节交之 。四海之内知己不为少矣”连一代词宗辛弃疾也深服其长短句 。
为什么王国维会这样鄙夷姜夔?确实毫无道理 。这要看他的另一番表述 。才会豁然开朗 。“吾人谓戏曲小说家为专门之诗人 。非谓其以文学为职业也 。以文学为职业 。铺啜的文学也;职业的文学家 。以文学得生活;专门之文学家 。为文学而生活 。今铺啜的文学之途盖已开矣 。吾宁闻征夫思妇之声 。而不屑使此等文学嚣然污吾耳也 。”《文学小言》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王国维对遭到同时代士人诟病的柳永并无多言 。而提到人品才华备受推崇的姜白石总是语带讥讽 。因为放浪形骸的柳三变 。毕竟有功名 。毕竟是柳屯田 。格调最高的白石终身未仕 。在王国维看来是“职业文学者” 。将文学作为营生作为工具 。这是对文学的最大亵渎 。最为可鄙 。呵呵 。我倒是想 。要是王国维活到现在 。对于“作家”这个职业作何感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