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雅婷:站在斑斓之外,鲜活热爱之内

作为国贸地产商产文旅竹坝项目运营部副经理,两年来,杨雅婷和这群侨民们或弹琴、或唱跳,用音乐和舞姿热情迎接来到竹坝的每一位游客 。他们唱《哎呦妈妈》印尼民谣老歌,也唱《歌唱祖国》《我们走在大路上》等经典红歌,这天籁般的歌声背后,却是一段侨胞归根故土、融合发展的暖心故事 。
上个世纪70年代,福建、海南、广东等地先后建起了84家国营华侨农场,其中福建18家,厦门竹坝农场就是其一 。来自印度尼西亚、柬埔寨、泰国、缅甸、越南等国家的侨胞们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重回祖国怀抱 , 在厦门同安竹坝扎根了下来 。
直到2018年国贸地产进驻竹坝 , 在乡村振兴发展的大背景下,这片偏远的农场村落摇身变为了小有名气的“南洋风情度假区” 。杨雅婷和竹坝这片土地的结缘,便开始于2021年7月竹坝招商发力时期 , 因着文旅运营,她和这群承载着南洋记忆的老侨民们相识 , 以文旅运营者的身份 , 融入到这里 , 为着竹坝的振兴 , 不遗余力地向外传播着,这独属于竹坝的文化与故事 。
赋能发展:探寻“侨”味中的乡村振兴文化新势能
“不知怎样走下去的人生,躲着也没用,就要勇敢面对、全力抗争!”
这是杨雅婷微信背景图里的文字,这段话也恰巧诠释了杨雅婷过去十年在文旅运营岗位上的“张扬”个性,更是她过去两年在国贸地产商产文旅竹坝项目辛勤耕耘的精练总结 。
大学毕业时,就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杨雅婷看着同班同学陆续进入外企,成为跟单员、报关员,她总提不起兴趣 。机缘巧合下,一场文旅运营岗位的面试,让从小喜欢旅游的杨雅婷隐隐找到了自己的职业“向往”,于是她做出了和身边同学迥然不同的选择,在文旅行业一干就是八年 。
两年前,在文旅行业受疫情冲击“停摆”的困境中,三十二岁的杨雅婷又一次做出了逆势而上的选择——从地产配套文旅运营转向乡村振兴文旅工作,加入国贸地产商产文旅竹坝项目 。

杨雅婷:站在斑斓之外,鲜活热爱之内

文章插图
竹坝归侨史迹馆是竹坝归侨文化对外传播的窗口,也是杨雅婷来到竹坝后运营的第一个轻资产项目 。老侨民们的南洋往事就浓缩在这个馆藏中 。
有着八年文旅工作经验的杨雅婷敏锐地洞察到,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通过深耕归侨的南洋文化基因,对史迹馆的运营大有助力,为文旅助力竹坝发展,大有可为 。
而实际上,由于项目赶工,史迹馆工程交付时距离开业运营只剩下不到十天的时间,如何将南洋特色融入文化产品?什么样的项目能够让游客深度参与体验南洋文化?一个个难题接踵而至 。
那段日子,她经常和团队成员在史迹馆加班讨论方案到凌晨一两点钟,对一件件物料精心挑选、仔细核验 。结合前期对竹坝和归侨的历史资料考察,经过和设计公司的商讨,融合竹子元素和南洋色彩、有着竹坝专属标识“ZB”的南洋花砖应运而生 , 为史迹馆增添了活泼的南洋气息 , 也使得竹坝南洋文化的传播符号化、品牌化 。
南洋乐队欢迎仪式、独具特色的南洋服饰拍照打卡、印尼古早糕点和非遗手创作……杨雅婷通过资源整合,不断丰富史迹馆的文旅业态,带动侨民参与其中 。如今,竹坝归侨史迹馆已经成为竹坝旅游新地标和政府重点参观接待项目 。
在史迹馆的运营之外,杨雅婷始终积极探索文旅与乡村振兴的融合路径:昔日的萧瑟长廊,摇身变为集农产品展示、南洋商品售卖、越南咖啡下午茶、亲子DIY体验项目为一体的“南洋商街”;荒草地变为了花海景观带、星空露营“网红打卡地”……
想方设法地通过文旅力量赋能乡村振兴,辐射带动周边村民侨民的经济收入增长,这是两年来 , 杨雅婷和国贸地产商产文旅竹坝项目运营团队辛勤耕耘的第一个课题 。
从“0”到“1”:以翻越险峰的精神破解招商困局
距离厦门市区数十公里的同安竹坝,即使对于本地人,也鲜少会想到过来一探究竟 。酒香也怕巷子深,如何吸引人流?成为摆在杨雅婷面前的第二道难题 。
国贸地产商产文旅竹坝项目2020年刚建成时,便遇上了疫情,受客观因素限制,建成后的两年时间内 , 这里的“人气”并不理想 , 项目招商近乎处在“零”的阶段 。市场的不成熟加之招商的机制不明确,让初来乍到的杨雅婷犯了难,在和商家的合作洽谈中,运营团队四处碰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