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建立二百多年,我一直有个疑问,朝堂上到底是满语为主还是汉语为主?为什么?( 三 )


所以五千年的文明没有断代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 。依旧屹立于世界东方 。并越来越强大!

大清建立二百多年,我一直有个疑问,朝堂上到底是满语为主还是汉语为主?为什么?

文章插图
我是非非空 。感谢您的阅读!
其他观点:
首先要明确的是 。大清的国语是“满语” 。按照满清国家常理来讲 。在大清的正式场合 。都要说满语 。用满文 。
不过大清入主中原 。他们也遇到了和以往游牧民族建立国家时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那就是需要汉化才能在中原站稳脚跟 。因此 。汉语也成为了满清贵族也需要学习的语言之一 。就康熙朝而言 。汉人官员非常多 。对于康熙来讲 。与其让这些汉人官员用满语来和他对话 。那他还不如直接学习汉语 。用汉语和他们交流更加干脆 。
如此一来 。随着汉人官员的增加 。在朝堂上 。满清皇帝此后都是:
大清建立二百多年,我一直有个疑问,朝堂上到底是满语为主还是汉语为主?为什么?

文章插图
“见汉人说汉语 。见满人说满语”
厉害一些的 。蒙语也是精通的 。后来乾隆朝的和珅 。就是这么一个精通数门语言的人才 。
按照国策来讲 。满语肯定是“标准国语” 。但满族情况很特殊 。他们人数比起汉民族少得太多 。其次 。科举考试中 。大量的内容只能通过汉文字来进行考核 。那么为了科举 。这些满族人是必须要学汉语的 。不学 。那就考不了 。虽然可以和辽代韩德让建立的“特色科举”一样 。契丹人不考 。但问题是 。不考就难以完成民族向文化层次的过渡 。所以整个满清历史上 。国语的地位转移 。是从汉语一直挤压满语的趋势发展的 。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清代末皇帝溥仪 。宣统帝溥仪都还有在“东京审判”的视频流出 。视频中溥仪说着一口十分正宗的北京话 。也就是汉语 。而溥仪因为常年讲汉语 。又早早被迫退位 。满语水平已经比不上汉语水平了 。
大清建立二百多年,我一直有个疑问,朝堂上到底是满语为主还是汉语为主?为什么?

文章插图
正如他自己在自传里所说:
“在我的学业之中 。学得最糟糕的就是我的满文 。虽然学了很久 。但还是没学会什么 。”
在公元1644年以前 。满族人和中原王朝的接触很少 。对于满族人来讲 。他们一是没必要学汉语 。二是比较年长的也已经学不会了 。
例如皇太极当年处理汉官所上书的事务 。就需要翻译 。他也很努力 。可是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 。不是说去除就能去除的 。满清真正意义上第一个精通汉语的 。就是顺治皇帝 。
顺治在年幼时被立为君主登基 。就是因为他无法亲政 。才有了登基的机会 。而多尔衮只是完成入主中原的过渡 。未来的皇帝肯定是顺治 。所以顺治早早学习了汉文 。在顺治八九岁时 。汉臣就辅导他学汉语、汉字 。汉学经典 。这个年龄段就是很适合启蒙教育的 。
大清建立二百多年,我一直有个疑问,朝堂上到底是满语为主还是汉语为主?为什么?

文章插图
后来顺治自己有留下诗作 。看他的诗作 。韵律方面自然天成 。由此可见顺治的汉语水平已经达到了不错的水平 。不过顺治一朝有个特点 。那就是汉官员并不算多 。科举开科还没起成效 。所以顺治一朝 。朝堂中主要还是满族官员 。主要讲的就是满语 。对于极少数的汉人官员 。顺治也会照顾他们 。说说汉语 。不过这些官员是被动的 。需要自学满语 。不然混不下去 。
直到康熙起 。满清皇帝的汉语水平就已经跟满语水平平行了 。
康熙一朝 。他在位时间极长 。因此任用的汉人官员也不少 。康熙本身就精通满汉两族文化 。十几岁时 。康熙母语和汉语就讲得很流利了 。这也是康熙被称为少年英才的根源 。如此毅力和他父亲顺治比那也是不遑多让 。汉人的增加 。让康熙一朝的满族贵族不再那么抵触汉文化 。大家同朝做官 。互相尊重很重要 。
大清建立二百多年,我一直有个疑问,朝堂上到底是满语为主还是汉语为主?为什么?

文章插图
例如年羹尧一家子 。年羹尧的父亲年遐龄就是汉人 。也是大员 。满族贵族不可能说看不起年遐龄 。加上当时的贵族子弟的教育中 。学习汉语是必要课程 。那么如此一来 。这些满族官员和汉人交际时 。也会说汉语 。这种现象的本质是汉文化太过强大导致的 。
满人看书 。看的好书也只能是汉文字的书 。你说翻译过去 。满族文化中也没有那么多深刻的概念可以翻译 。如此一来 。满族人想要进步就得学汉语 。想吟诗就只能学汉文化的底蕴内涵 。这就是文化强大使然的一种结果 。满族虽然不想 。但不得不被融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