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念奴娇赤壁怀古》有如此之多的版本?


比较熟悉的就是第一个版本了 。
版本为何如此之多 。猜测可能是历代文人学者在传抄的过程中 。有人按照自己的主观意识改动了诗中词句
比如
乱石崩云 。惊涛裂岸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为什么《念奴娇赤壁怀古》有如此之多的版本?】气势上更胜一筹但用词过硬了(个人认为)
人间如梦人生如梦
把对自己扩大到了对整个人间都是梦幻
尊樽
就是酒杯没别的意思 。

为什么《念奴娇赤壁怀古》有如此之多的版本?

文章插图
其他观点:
读古诗时 。大家常会发现版本不同 。同一首诗的字 。甚或句子也有不同 。这种情况 。大致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看:
①属于稿本的问题 。作者写诗 。『为了吟安一个字 。不知捻断几茎髭』……出于对内容和艺术上的考虑 。不断改动 。常有改得面目全非的 。如果不同的稿本并存 。就会出现字句各不相同的现象 。如敦诚的《挽曹雪芹》一诗就非常典型 。
四十年华付杳冥 。哀旌一片阿谁铭?孤儿渺漠魂应逐 。新妇飘零目岂暝 。牛鬼遗文悲李贺 。鹿车荷锸葬刘伶 。故人唯有青衫泪 。絮酒生刍上旧坰 。(《四松堂集》付刻底本 。北京大学藏;《四松堂诗钞》抄本 。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藏)
四十萧然太瘦生 。晓风昨日拂铭旌 。肠回故垅孤儿泣 。泪进荒天寡妇声 。牛鬼遗文悲李贺 。鹿车荷锸葬刘伶 。故人欲有生刍吊 。何处招魂赋楚蘅?(《鹪鹩庵杂诗》抄本 。张次溪旧藏)这种情况是作者造成的 。若善于利用 。在研究词章修改和进行某种考证等方面 。常成为好材料 。
②属于版本的问题 。一篇诗词 。载入各个时代不同版本与抄本的别集、总集、选集 。再经纪事、评论、考证等典籍引用 。其间有辗转传讹 。也有后人臆改等情况 。比较复杂 。现在主要说说两种有代表性的情况 。
一种情况是 。某些诗词中的词语各有版本依据 。读者 。特别是各个时代的专家 。见仁见智 。各抒己见 。到现在也只可算打成平局 。您赞成哪一方 。悉听尊便 。下面只举一例 。
李清照《醉花阴》首句:“薄雾浓云愁永昼” 。“云”字一作“雰” 。《词品》卷一:“中山王《文木赋》:‘奔雷屯云 。薄雾浓雰 。’皆形容木之文理也 。杜诗:‘屯云对古城’ 。实用其语 。李易安《九日》词:‘薄雾浓雰愁永昼’ 。今俗本改‘雰’作‘云’ 。”《花草蒙拾》:“此‘雰’字辨证独妙 。”明、清各本多据杨慎、王士禛两大名家的意见作“雰” 。现代名家先辈王仲闻先生在《李清照集校注》中又说“作词极少引用古书上罕见之字 。杨慎之说殊为穿凿 。王士禛赏之 。非也 。”拙见以为 。易安居士才学并富 。兼有“斗茶”之癖 。下笔纵恣 。经常有熟得顺溜的古诗文漾出于当代口语之间 。如《念奴娇》 。既有信手拈来的《世说新语》中名句“清露晨流 。新桐初引”--易安这一引 。真能帮助后人发现和体味晋人佳句--更有寻常言语“不许愁人不起”和“别是闲滋味”等 。此种搭配 。正是易安风格 。
另一种情况是 。明显带有后人奋笔臆改的痕迹 。一般是改得带有改动者的时代气息 。好象唐朝人手持后代才出现的折扇 。如王昌龄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俗本作“不破楼兰誓不还” 。一字之差 。迥非唐人口吻矣 。
有关这方面的问题 。程毅中同志曾发表了《从“骥老伏枥”谈古书的异文》(中华书局《学林漫录》二集)一文 。讲得很清楚 。主要例证是《曹操集》中《步出夏门行》一诗“骥老伏枥”又作“老骥伏枥”的问题 。程文认为:“《曹操集》采用“骥老”说 。应该说是确切可靠的 。但是 。“老骥”这一说也不是没有版本依据 。而且流传很广 。已为多数读者所接受 。所以不少曹操诗的选注本都不采用“骥老”说 。究其原因 。除了不注意校勘之外 。还可能由于“老骥伏枥”和“烈士暮年”形成了对称结构 。在修辞上比较优长 。”
可见 。阅读古书 。得选择好的版本 。有条件者可参阅几种不同源流的版本 。还得注意:1.求是存真 。通过对校断定文字以正是非 。以恢复古本原貌 。并力求得出较为正确的结论 。2.择善而从 。主要是在异文两通时 。根据自己的理解 。选择其中的一种 。
为什么《念奴娇赤壁怀古》有如此之多的版本?

文章插图
其他观点:
原文应是版本四 。如下:
念奴娇·赤壁怀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