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交友之道的论述。您认为交友之道是什么?( 二 )


真正的朋友是什么样子的?最佳境界是 。既是诤友又是亲友 。子路请教怎样做 。才能达到像君子那样的“士” 。孔子告诉说 。对待朋友能尽监督勉励之责 。监督以改正不足 。勉励以增强信心 。又能做到如兄弟般和顺相处③ 。这可是交友的最高境界了 。对朋友勉励这一点容易做到 。但对朋友进行监督、督促就显得不好做 。不好做却能做到这才是“士”和“君子”的水平 。朋友间和顺相处 。却是中枢环节 。一方面 。监督勉励的结果要能达到更高层次上的和顺相处;另一方面 。和顺相处中又不忘监督勉励的责任 。两个方面相得益彰 。互为条件 。这才是真正的朋友 。其中 。对朋友的监督、督促和规劝 。要讲求方法、把握好度 。不能硬来 。对此 。孔子告诉子贡 。对待朋友 。可以忠诚劝告 。好好引导他 。但不听就要停止 。不要自取羞辱④ 。朋友是志同道合、共同向善 。如果偏离了方向轨道 。朋友间有责任规劝引导 。但要讲方式方法 。有情有理有方法都做到了 。还是无效 。孔子说这就要打住 。别自找没趣 。对方已背离了朋友之道 。标志着已与你分道扬鏣了 。不是一路人 。便不是朋友 。
四、交友 。要注意精心呵护:以相互敬重 。来维护、巩固、发展友情 。
做朋友久了 。感情深了 。彼此间可能无话不说 。不分你我 。只有一个浓情 。还不能保持持久 。孔子说 。还得用一个“敬”字来贯穿和统领 。他赞扬齐国贤大夫晏婴 。说他与人交往交友 。时间越长 。他越敬重对方⑤ 。这位晏婴(字平仲) 。辅助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长达五十余年 。以政治远见、外交才华和作风朴素闻名 。当年孔子求仕于齐国 。晏婴反对 。孔子能以赞扬他在交友方面的特长 。可见孔子确实不以私我感情作取舍 。实属可贵 。孔子称赞他善于和人交朋友 。即使长久的老朋友他也敬之不怠慢 。交友以敬 。正是孔子提倡 。交友要始终坚持用敬重来呵护友情 。以此维护、巩固、发展友情 。确实是应当成为我们的交友之道 。
引:
①孔子曰:“益者三友 。损者三友 。友直 。友谅 。友多闻 。益矣 。友便辟 。友善柔 。友便佞 。损矣 。”(《论语·季氏》)
②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 。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 。其不可者拒之 。’”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 。嘉善而矜不能 。我之大贤与 。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 。人将拒我 。如之何其拒人也?”(《论语·子张》)
③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 。怡怡如也 。可谓士矣 。朋友切切偲偲 。兄弟怡怡 。”(《论语·子路》)
④子贡问友 。子曰:“忠告而善道之 。不可则止 。毋自辱焉 。”(《论语·颜渊》)
⑤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 。久而敬之 。”(《论语·公冶长》)

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交友之道的论述。您认为交友之道是什么?

文章插图
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交友之道的论述。您认为交友之道是什么?

文章插图
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交友之道的论述。您认为交友之道是什么?

文章插图
其他观点:
好朋友 。受益一生 。坏朋友 。分分钟把你带沟儿里 。那交友之道到底是什么呢?
我们不妨看看古人对好朋友的描述 。《论语.季氏》:益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 。这是中国古代最出名的交友之道了 。
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交友之道的论述。您认为交友之道是什么?

文章插图
朋友当正直 。表里如一 。人前人后一个样儿 。当面一套 。背后一套 。当面是笑脸 。背后捅刀子 。这样的人 。最好敬而远之 。
朋友当诚信 。说到要做到 。不能有意欺骗彼此 。言必信 。行必果 。在孔子那里 。这是做人最起码的要求 。如果一个人不诚信 。孔子认为他根本就做不成事儿 。
朋友当多闻 。所交的朋友要知识广博 。要有见识 。有眼界 。“独学而无友 。则孤陋而寡闻” 。友多闻 。不仅带来的是咨询 。更是别开生面的思维 。
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交友之道的论述。您认为交友之道是什么?

文章插图
以上 。是个人前几天发的一条微头条的主要内容 。也是个人一直坚持的交友之道 。
但是 。除了以上三点 。个人觉得 。以下两点也很重要 。
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交友之道的论述。您认为交友之道是什么?

文章插图
志趣相投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志趣相投是能成为朋友的基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