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水浒传》的三观不正?


《水浒传》原著之外 。有一本清代人写的《荡寇志》 。这部长篇小说立场与《水浒传》完全不同 。是以仇视以宋江为首的梁山泊起义的角度 。是把他们当作贼寇来写的 。
有人说水浒三观不正 。我们且来分析一下 。这三观不正体现在什么地方 。
《水浒传》里梁山好汉众多 。单是有名有姓的 。就有一百零八位之多 。那么他们当中果真都是好汉吗?

为什么有人说《水浒传》的三观不正?

文章插图
李逵喜欢说的是“只要我杀得痛快”!杀人带来如此快感 。放在如今 。应当是活脱脱的恐怖分子吧?所以 。这样的李逵被称为好汉 。是让人质疑的 。
《水浒传》中最经典的智囊桥段 。要数“智劫生辰纲” 。他们抢的是梁中书进贡上面的宝物 。号称“民脂民膏” 。他们为了对付负责押运的杨志 。用了不少计谋 。可是最后抢的来的钱财被晁盖一伙瓜分 。多用在赌博等去处 。对当地百姓有什么好处并没看出来 。这明显只是打家劫舍 。算不得替天行道或劫富济贫 。
为什么有人说《水浒传》的三观不正?

文章插图
这种滥杀的确让人有触目惊心之感 。
作者写的痛快 。所谓英雄豪杰杀得痛快 。那读者呢 。都能接受这种杀戮行为吗?
我们再来说《水浒传》的主题 。是“官逼民反” 。但是从众英雄豪杰上梁山的原因上看 。真正被逼上梁山的有林冲等人 。但是很多所谓英雄 。是因为背负命案或是当地混不下去了 。才不得不到梁山泊落草为寇的 。
所以 。《水浒传》中英雄们有他们壮举 。可是 。有些三观不正的成分存在 。有人提出不同看法 。也属正常 。
其他观点:
江湖豪气 。人物小气
且说这江湖道义 。举旗号替天行道!有仇必报!这是作者的狭隘道义观!官必坏 。吏必贤 。这是写作的套路 。为显其能 。则是黑白不分 。无“恶”
不作!豪杰们的血腥屠杀渲染太过了 。反而并没有显示其高大形象 。林冲和武松是最精彩的两个形象 。其他都比较“小气”!
男人正气 。女人邪气
男女的形象反差是作者审美上的不正 。宋朝是歧视妇女的朝代吗?不是 。作者有意写坏女人 。是衬托豪杰的江湖深义 。所谓兄弟如手足 。妻女如衣服 。所以 。剧评对全剧结局 。燕青与妻子远走是不合乎作品原意的 。只有兄弟情才值一提!
【为什么有人说《水浒传》的三观不正?】过程丧气 。结果扬气
英雄的绝技是最受江湖所折服的 。为描述一位英雄过程 。这情结把人气死了 。他没出手 。我们看了真丧气 。这今天看起来老土的情节 。都来自江湖说书人的智慧 。抑扬顿挫 。峰回路转!但我们现在人 。看电视剧 。看两集就猜到结果了!不好玩啊!结果美好是一种说唱卖点 。元代还有说书把三国剧情反转的剧本!
其他观点:
《水浒传》这本书 。少年时读的有意思 。课本上也说是一本讲述宋朝农民起义 。各路英雄替天行道的故事 。后来再看 。满书看不到几个英雄 。更多的是满满的戾气和杀虐之气 。实事求是的来说 。水浒里面进步开明的地方不多 。作者也没有明了的表达某种特定思想 。更多的就是在以旁观者的角度描述水浒108将的个人个事 。即使是梁山好汉里面 。每个人的思想步调也不尽相同 。有的甚至南辕北辙 。正因为如此 。也给了后世读者很大的讨论空间 。按照最后事件发展的进程来说 。水浒也许不符合我们现在人的三观 。但是应该符合当时古人的主流思想观念 。
其实看一下作者施耐庵的人物生平 。也许可以知道为啥《水浒传》里戾气那么重 。施耐庵生活在元朝 。还中过进士 。可以说是当时社会的佼佼者 。但是元朝很不太平 。反抗元朝的声音从来没有断过 。到了元末 。天下大乱 。各路英雄并起 。战火四起 。这个过程中杀人越货 。烧杀抢掠司空见惯 。甚至吃人喝血都不少见 。施耐庵见证了那么多战祸 。写起来杀人吃人的事当然稀松平常了 。所以在《水浒传》里 。颇多滥杀无辜的场景 。至于吃人肉这事就跟吃个猪头肉那么简单 。看书里描写 。孙二娘、朱贵、李逵、燕顺等等皆有详细吃人肉的描写 。如果仔细看这些 。真的容易引起人的不适 。
《水浒传》如果说核心思想 。就是土匪起家做大 。直到被招安功成名就 。书中的核心人物宋江、吴用等人 。由于才能有限 。知识水平不高 。如果按部就班一辈子也别想进入真正的体制内 。像宋江只是个押司 。九品芝麻官都算不上 。吴用是个穷教书匠 。想要功名更是没门 。但是上了梁山做土匪就不同了 。这两人居然做了梁山的统领 。而且确实有一套 。梁山越做越大 。大到连朝廷都要重视起来了 。于是一番周折 。梁山好汉皆被招安 。宋江、吴用等人也终于有了梦寐以求的功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