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医保局有关司负责人就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改革相关问题答记者问


国家医保局有关司负责人就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改革相关问题答记者问

文章插图
_原题为:坚持稳步推进 逐步实现改革目标(主题)
——国家医保局有关司负责人就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改革相关问题答采访人员问(副题)
人民日报采访人员 孙秀艳
近日 , 一些地方推进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改革 , 引发部分群众关注 。部分群众对改革后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划入减少有疑问 , 对改革后看病就医便利性有顾虑 。针对此次改革中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 , 国家医疗保障局有关司负责人回答了采访人员提问 。
原有模式已越来越难以满足保障群众健康的需要 , 要求报销普通门诊费用的呼声越来越高
问:此次改革的背景是什么?
答:我国职工医保制度于1998年建立 , 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保障模式 。具体而言 , 就是由单位和职工个人共同缴费 。单位缴费的一部分和职工个人缴费的全部 , 划入个人账户 , 主要用于保障普通门诊和购药费用 。单位缴费的另一部分形成统筹基金 , 主要用于保障参保职工住院费用 。这个制度在当时特定历史时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但随着20多年来经济社会的巨大变化 , 个人账户风险自担、自我保障门诊费用的方式 , 已越来越难以满足保障群众健康的需要 , 具体表现在“三个不适应” 。
一是不适应日益慢性病化的疾病谱 。职工医保建立20多年来 , 我国疾病谱已发生了巨大变化 , 慢性病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 。全国居民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超过85% , 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70%以上 。治疗慢性病最有效的方式 , 就是通过门诊早诊早治、健康管理 , 避免小病拖成大病 , 有效减轻群众病痛和经济负担 。原有制度安排中 , 以个人账户保障普通门诊费用的方式难以满足现实需求 。
二是不适应医疗技术的飞速进步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 , 门诊可提供的医疗服务范围大幅增加 , 服务功能明显加强 。之前群众需要住院才能享受的诊疗服务 , 已越来越多地转变为门诊项目 。过去必须通过住院才能开展的检查检验及部分手术项目 , 现在通过门诊就可以解决 , 门诊服务量快速增长 。2001年到2021年 , 全国医疗机构门急诊人次数从19.5亿次增至80.4亿次 , 增长了312% 。个人账户有限的资金积累 , 难以适应参保人对门诊需求的大幅增长 。
三是不适应我国老龄化发展趋势 。2001年我国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 较其他国家 , 我国老龄化速度更快、老龄人口占比更大 。2001年至2021年 , 全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从9062万快速增长至2.05亿 , 占总人口的比重从7.1%攀升至14.2% 。据测算 , 2035年左右 , 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 , 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 , 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 , 患病概率更高 , 而且往往易患多种慢性病 , 门诊就医频次、就医费用都显著高于中青年 。2021年 , 退休人员人均门诊就诊次数是在职职工的2.17倍 , 门诊次均费用是在职职工的1.15倍 。但原有制度对门诊保障力度不足 , 老年人小病时不舍得花钱治疗 , 小病拖成大病 , 最终不得不住院治疗的现象不在少数 。这既增加了老年人身心痛苦 , 也增加了家人的照护负担 , 还导致花费了更多费用 。
基于上述原因 , 群众要求报销普通门诊费用的呼声越来越高 。为此 , 国家医保局从2018年开始谋划改革工作 , 经过反复论证、深入研究后 , 形成了初步改革方案 , 并于2020年8月通过中国政府网、国家医保局官方网站等平台向社会广泛公开征求了意见 。2021年4月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1]14号 , 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 改革正式启动 。
改革的核心 , 是用调整个人账户的划入方式 , 来“置换”普通门诊统筹报销
问:此次改革 , 参保人将在哪些方面获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