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 称】败毒散
【败毒散的组成及作用】【分 类】解表剂-散寒祛湿
【组 成】羌活4.5克 , 柴胡4.5克 , 前胡4.5克 , 独活4.5克 , 枳壳4.5克 , 茯苓4.5克 , 荆芥4.5克 , 防风4.5克 , 桔梗4.5克 , 川芎4.5克 , 甘草1.5克
【方 诀】若正气未虚 , 而表寒较甚者 , 去人参 , 加荆芥、防风以祛风散寒;气虚明显者 , 可重用人参 , 或加黄芪以益气补虚;湿滞肌表经络 , 肢体酸楚疼痛甚者 , 可酌加威灵仙、桑枝、秦艽、防己等祛风除湿 , 通络止痛;咳嗽重者 , 加杏仁、白前止咳化痰;痢疾之腹痛、便脓血、里急后重甚者 , 可加白芍、木香以行气和血止痛 。
【功 用】散寒祛湿 , 益气解表
【主 治】主治气虚 , 外感风寒湿表证 。憎寒壮热 , 头项强痛 , 肢体酸痛 , 无汗 , 鼻塞声重 , 咳嗽有痰 , 呕哕寒热 , 胸膈痞满 , 舌淡苔白 , 脉浮而按之无力 。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支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痢疾、过敏性皮炎、湿疹等属外感风寒湿邪兼气虚者 。
【用 法】上为粗末 。每服二钱(6克) , 水一盏 , 加生姜、薄荷各少许 , 同煎七分 , 去滓 , 不拘时服 , 寒多则热服 , 热多则温服(现代用法:作汤剂煎服 , 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
【禁 忌】本方多辛温香燥之品 , 若是暑温、湿热蒸迫肠中而成痢疾者 , 切不可误用 。若非外感风寒湿邪 , 寒热无汗者 , 亦不宜服 。(方中药物多为辛温香燥之品 , 外感风热及阴虚外感者 , 均忌用 。若时疫、湿温、湿热蕴结肠中而成之痢疾 , 切不可用 。)
【方 论】
1、《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赵羽皇:“东南土地卑湿 , 凡患感冒 , 辄以伤寒二字混称 。不知伤者 , 正气伤于中 , 寒者 , 寒气客于外 , 未有外感而内不伤者也 。仲景医门之圣 , 立方高出千古 。其言冬时严寒 , 万类深藏 , 君子固密 , 不伤于寒 。触冒之者 , 乃名伤寒 , 以失于固密而然 。可见人之伤寒 , 悉由元气不固 , 腠理之不密也 。昔人常言伤寒为汗病 , 则汗法其首重矣 。然汗之发也 , 其出自阳 , 其源自阴 。故阳气虚 , 则营卫不和而汗不能作;阴气弱 , 则津液枯涸而汗不能滋 。但攻其外 , 不固其内可乎?表汗无如败毒散、羌活汤 。其药如二活、二胡、芎、仓、辛、芷 , 群队辛温 , 非不发散 , 若无人参、生地之大力者君乎其中 , 则形气素虚者 , 必致亡阳;血虚挟热者 , 必致亡阴 , 而成痼疾矣 。是败毒散之人参 , 与冲和汤之生地 , 人谓其补益之法 , 我知其托里之法 。盖补中兼发 , 邪气不至于流连;发中带补 , 真元不至于耗散 , 施之于东南地卑气暖之乡 , 最为相宜 , 此古人制方之义 。然形气俱实 , 或内热炽盛 , 则更当以河间法为是也 。”
2、喻昌《寓意草》:“伤寒病有宜用人参入药者 , 其辨不可不明 。盖人受外感之邪 , 必先发汗以驱之 。其发汗时 , 惟元气大旺者 , 外邪始乘药势而出;若元气素弱之人 , 药虽外行 , 气从中馁 , 轻者半出不出 , 留连为困 , 重者随元气缩入 , 发热无休 , 去生远矣 。所以虚弱之体 , 必用人参三五七分 , 入表药中 , 少助元气 , 以为驱邪之主 , 使邪气得药 , 一涌而去 , 全非补养虚弱之意也 。”
推荐阅读
- 朱砂有哪些炮制方法
- 槐花有哪些炮制方法
- 中药炮制为什么会影响药效
- 怎么辨别中药麝香真伪
- 不同炮制黄连功效有什么不同
- 腾讯手机管家越狱版14.1实时监控网速和流量
- 莪术的功效与作用及药用价值
- 炒白术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禁忌
- 川牛膝是什么 川牛膝的功效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