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汤的组成及作用

 【名 称】芍药汤
【出 处】《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分 类】清热剂-清脏腑热
【组 成】芍药(30克) 当归(15克) 黄连(15克) 槟榔(6克) 木香(6克) 炙甘草(6克) 大黄(9克)黄芩(15克) 肉桂(5克)
【功 用】清热燥湿,调气和血
【主 治】湿热痢疾 。腹痛,便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弦数 。(本方常用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过敏性结肠炎、急性肠炎等属湿热为患者 。)
【用 法】水煎服 。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后温服 。
【禁 忌】痢疾初起有表证者忌用 。
【方 论】
湿热痢疾,治宜清热化湿,行气活血 。方中重用芍药,配当归、肉桂活血和营;木香、槟榔导滞行气;大黄、黄连、黄芩清热化湿;甘草调和诸药 。配合成方,共奏和血调气,清热化湿之效 。
【方 解】
【芍药汤的组成及作用】本方证是由湿热塞滞肠中,气血失调所致 。湿热下注大肠,搏结气血,酿为脓血,而为下痢赤白;肠道气机阻滞则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象弦数等俱为湿热内蕴之象 。故治宜清热燥湿,调和气血之法 。方中黄芩黄连性味苦寒,入大肠经,功擅清热燥湿解毒,以除致病之因,为君药 。重用芍药养血和营、缓急止痛,配以当归养血活血,体现了“行血则便脓自愈”之义,且可兼顾湿热邪毒熏灼肠络,伤耗阴血之虑;木香、槟榔行气导滞,“调气则后重自除”,四药相配,调和气血,是为臣药 。大黄苦寒沉降,合芩连则清热燥湿之功著,合归、芍则活血行气之力彰,其泻下通腑作用可通导湿热积滞从大便而去,体现“通因通用”之法 。方以少量肉桂,其辛热温通之性,既可助归、芍行血和营,又可防呕逆拒药,属佐助兼反佐之用 。炙甘草和中调药,与芍药相配,又能缓急止痛,亦为佐使 。诸药合用,湿去热清,气血调和,故下痢可愈 。
本方立意不在止痢,而重在治其致痢之本 。其配伍特点是:气血并治,兼以通因通用;寒热共投,侧重于热者寒之 。此方与一般纯用苦寒以治湿热下痢之方不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