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有好的拍子推荐吗?


很多人说 。高手就是不管拿什么羽毛球拍都能打的很好 。这句话其实比较片面 。试想一下 。如果拿着一把不顺手的拍子都能打的很好 。那拿着适合的羽毛球拍岂不是如虎添翼?就像武侠小说里绝世高手都会去寻找他们的“屠龙宝刀”一样 。一块好的球拍虽然不能够雪中送炭 。但是却能够锦上添花 。
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一、羽毛球拍参数 。
二、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球拍 。
通过本文 。作者将会带你一步步揭开羽毛球拍的“神秘面纱” 。让你在挑选球拍时不会受到商家的忽悠 。并在同等价位下找到自己的“屠龙宝刀” 。
一、羽毛球拍参数
相信很多球友在一开始挑选球拍时都会遇到过被各种球拍参数搞得晕头转向的情景 。所以今天我们就先从最常见到的几个参数入手吧 。
1.重量
羽毛球拍的重量按照由大到小的排序为:1U、2U、3U、4U、5U 。数字越大则表示球拍越轻 。按照羽毛球拍的重量体系 。以克为单位 。1U为95-100g 。2U为90-94g 。3U为85-89g 。4U为80-84g 。5U为75-79g 。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重量指的是裸拍的重量 。也就是说没有算上手胶和线 。通常来说加上手胶和线会再重个5g左右 。
对于一般的羽毛球爱好者来说 。最常用到的就是3U和4U了 。1U和2U的拍子通常为训练拍 。专门做的比较重来练习爆发力的 。对于力量比较好的爱好者来说 。3U是比较适合的 。球拍重量大了 。进攻下压时球就会更重了 。对于偏好技巧 。主打封网和平抽快打的球友 。4U是比较合适的 。球拍重量小了 。击球的灵活性就提高了 。

羽毛球有好的拍子推荐吗?

文章插图
2.手柄粗细
羽毛球拍手柄粗细是通过环测手柄周长来进行区分的 。通常用G加上数字来表示 。目前最流行的分类法为:G2、G3、G4、G5 。根据尤尼克斯公布的数据来看 。各个型号的手柄周长通常在3mm左右 。具体为G4=84mm 。G5=81mm 。G6=78mm 。一般来说G5比较符合亚洲人手的大小 。当然如果手比较大的话 。用G4也是可以的 。
羽毛球有好的拍子推荐吗?

文章插图
3.平衡点
有些球友会问:明明两把拍子明明都是相同重量的 。为什么给人的感觉却是其中一把拍子更重呢?这个就涉及到球拍平衡点的问题了 。羽毛球拍的平衡点一般是从底部向上量 。以毫米或英寸做单位 。数值越大 。则表示平衡点越靠近球拍头部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头重”;反之数值越小 。则表示平衡点靠后 。也就是“头轻” 。平衡点越靠近拍头 。越适合进攻 。因为下压时头重的缘故会增加惯性 。导致击球更加的重 。但是相应的灵活性就会降低 。反之 。平衡点靠后 。灵活性更高 。更适合防守及小球的处理 。通常来说 。平衡点在295mm以上的为进攻拍;285-295mm的属于攻守平衡拍;285mm以下属于防守拍 。
平衡点的数据我们也可以在球拍侧棱上找到 。也可以用食指托住球拍中部 。通过前后移动 。直到找到球拍能够悬停的点 。那个点即为平衡点 。
羽毛球有好的拍子推荐吗?

文章插图
4.球拍长度
很多球友都知道羽毛球击球点越高越好 。这就是为什么羽毛球运动员要经常起跳 。标准羽毛球拍的长度(加上底托)为664mm 。通常加长的球拍会把长度加在拍柄上或者中杆上 。一般会加长10mm 。加长羽毛球拍的优点是提高了击球点、加大了拍杆的闪动性 。但加长的羽毛球拍会比普通羽毛球拍更容易造成手腕和手臂的受伤可能性 。同时羽毛球拍的灵活性也有所下降 。不利于处理贴身球 。
5.中杆硬度
羽毛球拍击球时的形变程度其实就是中杆软硬程度的体现 。原理跟蹦床是一致的 。当中杆越软 。球拍从形变到恢复原状所需要的时间变长 。球拍传递给球的力量会变大 。但是不“干脆” 。而中杆越硬 。所需恢复形变时间变短 。球拍传递给球的力量会直接反馈到球上 。球员能够更为精准的控制球 。总结来说 。中杆软的球拍更加适合新手或者发力不太准确的球友 。因为这样能够借助球拍的形变带来更大的力量 。中杆硬的球拍更加适合有一定基础 。追求精确度的球友 。
羽毛球有好的拍子推荐吗?

文章插图
6.拉线磅数范围
【羽毛球有好的拍子推荐吗?】有些球友可能为了追求进攻 。需要拉高磅数 。这个时候就要特别留意球拍能够承受的最大磅数 。球拍侧棱上会给出这个可拉磅数范围 。一般来说 。厂家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 。会把最大可拉磅数写的低一些 。当你拉高于这个磅数而对球拍造成伤害时 。厂家是不会负责的 。球拍拉的磅数越高 。越难控制 。但是对于击球力量的反馈也会越精确 。对于初学者 。一般拉22-24磅就足够了 。对于有一定基础的球友 。可以拉25-27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