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实甫的《西厢记》代表元杂剧的最高成就,好在哪里?( 三 )


“长亭送别”以十分优美的语言创造了美妙的意境 。以诗一般的语言 。写出了别离时无微不至的体贴 。从而体现了一种真挚、缠绵、婉转之情 。这情感又被一位美丽多情、如痴如醉的女性在别离宴前淋漓尽致地挥洒出来 。

王实甫的《西厢记》代表元杂剧的最高成就,好在哪里?

文章插图
《西厢记》中 。每个人物的语言高度个性化 。张生的唱词显得明朗、热烈、诚挚 。红娘则俏皮、犀利、直爽 。而莺莺的曲词深沉、蕴藉、典雅 。说明作者驾驭语言在多语境下的高超能力 。妙语佳句层出不穷 。如“下西风黄叶纷飞 。染寒烟衰草萋迷” 。词有曲的韵味 。而又异于诗词 。如“恨相见得迟 。怨归去得疾” 。使用对仗 。简练、准确 。把古典诗词中有生命的词句与日常口语熔为一炉 。提炼成自然而华美的曲词 。还善于融化前人诗词佳语名句 。如“多情却被无情恼” 。即用苏轼《蝶恋花》词中原句 。以写张生“闹道场”之后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情 。“雨打梨花深闭门” 。则用秦观《忆王孙》诗原句 。以写莺莺“闹道场”之后的相思之苦 。
作者注意曲词的锤炼 。常用夸张、比喻、排比、叠词、叠句等各种手法 。如熬熬煎煎、娇娇滴滴、昏昏沉沉、重重叠叠、凄凄惶惶 。加以精心重叠 。一气贯注 。流转如珠 。倾泻出莺莺缠绵的心情 。
其他观点:
\"西厢记\"写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 。作者通过事件的发展和人物之间的冲突 。接触到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 。封建社会中青年人的恋爱和婚姻问题 。
张生和莺莺的爱情是一见倾心式的 。在封建社会里 。由于礼教壁垒的森严 。青年男女苦于没有机会接近 。很自然地会产生这种爱情 。从佛殿相逢到墙角联吟之后 。张生和莺莺就真诚地相爱了 。他们互相愉悦的是彼此的容貌 。互相倾慕的是彼此的才华 。这是一种出自内心的自然吸引 。没有考虑到门第和财产 。这是
王实甫的《西厢记》代表元杂剧的最高成就,好在哪里?

文章插图
王实甫的《西厢记》代表元杂剧的最高成就,好在哪里?

文章插图
王实甫的《西厢记》代表元杂剧的最高成就,好在哪里?

文章插图
当事人自由的选择 。而不是家长专横的强制 。显然这是和封建礼教的要求相违背的 。封建婚姻制度的特点就是不承认青年人有决定自己终身大事的权力 。而要由家长来包办 。形式上必须经过\"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 。骨子里是讲究门第的高低 。计较财产的多寡 。完全不管男女双方有没有真正的爱情 。
张生是一个\"白衣秀士\" 。虽说先人做过礼部尚书 。但身后萧条 。\"止留下四海一空囊 。\"莺莺是相国的小姐 。他父亲在世日 。\"食前方丈 。从者数百\" 。有着赫赫的身势 。他们的家庭状况和社会地位都有所差异 。而且莺莺曾经由相国许配给郑尚书的长子郑恒为妻 。因此他们俩人出于自由意志两厢情愿的爱情 。就必然和封建礼教 。封建婚姻制度发生剧烈的矛盾 。
\"西厢记\"就是描写张生和莺莺的爱情之产生 。发展 。遭到破坏 。以及他们如何为爱情而斗争 。终于获得胜利的过程 。作者在剧本中所展开的冲突 。实质上是维护封建礼教 。封建婚姻制度的封建势力和要求自由表达爱情 。自由结合的青年一代的冲突 。
它反映了封建社会千千万万青年要求恋爱自由和反抗封建婚姻制度的愿望 。他鼓舞了青年人为切身幸福而斗争的勇气 。
\"西厢记\"较好地塑造了几个正面的人物形象 。张生最突出的特点是诚恳 。热情和浓厚的书生气 。他对莺莺一见钟情之后 。便进行了热烈的追求 。在危急时刻能够挺身而出 。解普救寺之围 。救莺莺脱险 。中状元后 。仍爱着莺莺 。这是优良的品质 。
莺莺是个温柔 。深情的贵族少女 。自从见了张生 。爱情的种子在她内心萌芽 。她从犹豫 。动摇 。怯弱和顾虑中解放出来 。走向坚定 。果决 。勇敢和反抗的道路 。她把爱情看得高于一切 。对功名利禄表示鄙夷 。这样的观点在封建社会里是难能可贵的 。
红娘是一名婢女 。她泼辣 。机智 。爽朗和见义勇为 。有了她 。张生和莺莺的爱情才获得成功 。他在剧中是最吸引人的 。光芒四射的人物形象 。
总之 。\"西厢记\"无论是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上都有很高的成就 。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