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军队的军人级别是怎么分的?


清朝前期和中期的军队主要分为八旗兵和绿营兵两部分 。1644年清八旗兵入关后 。随着形势的发展 。产生了绿营兵的编制 。在这两支军队的配合下 。清朝统治者完成了巩固政权、统一全国的任务 。在使用中 。清朝一贯秉承八旗兵为主 。绿营兵为从的基本国策 。

清朝军队的军人级别是怎么分的?

文章插图
八旗兵主力多配置在京师及关外满洲老根据地 。担任京师防卫和驻守各省要地的任务 。八旗兵的最高领导机构是八旗都统衙门 。它的职权不局限于军事 。凡是八旗兵丁的户籍、民事都归其管理 。每旗设都统一人 。从一品 。副都统二人 。正二品 。分管满、蒙、汉军二十四旗的事务 。
清朝军队的军人级别是怎么分的?

文章插图
都统、副都统以下 。分别设立参领、副参领、佐领、骁骑校、印务参领、印务章京、笔帖式、外郎、缮写人等各级军事和文职长官 。具体说来 。满洲八旗共有以上各级长官2098员 。统辖兵丁93000人;蒙古八旗有长官840员 。统辖兵丁23600人;汉军八旗有长官1140人 。统辖兵丁32000人 。负责卫戍京师的八旗兵还有下列编制: 亲军营、骁骑营、前锋营、护军营、圆明园护军营、步兵营、火器营、健锐营、神机营等 。总兵力达112000人之多 。
清朝军队的军人级别是怎么分的?

文章插图
绿营兵产生于顺治年间 。八旗兵入关后 。兵力不足 。于是招降明军 。改编为绿营 。因为以绿色旗帜为营标 。故称绿营兵 。绿营兵在极盛时期 。兵力总数多达60余万 。从平定三藩到中英鸦片战争 。为清朝的主力部队 。对清王朝的稳定统一发挥过很大作用 。
清朝军队的军人级别是怎么分的?

文章插图
绿营兵由地方督抚统率 。绿营的最高武职长官为提督 。战略单位为总兵统辖的镇 。基本编制单位为参将、游击、都司、守备直接统带的营 。清朝统治者将全国划分为11个军事区 。区的最高长官为总督;不设总督的区 。则以兼领提督的巡抚为最高长官 。总督和巡抚下辖提督 。提督以下有总兵、副将、参将、游击、都司、守备、千总、把总等各级军官 。
清朝军队的军人级别是怎么分的?

文章插图
以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为例 。全国共有总督8人(从一品)、不设总督地区巡抚3人(正二品);提督(武职从一品)衙门18个、总兵(武职正二品)衙门83个、副将(武职从二品)衙门137个、参将(正三品)177人、游击(从三品)370人、都司(正四品)494人、守备(正五品)887人、千总(正六品)1867人、把总(正七品)4915人 。以上各级武职军官共统率绿营兵648345人 。
清朝军队的军人级别是怎么分的?

文章插图
其他观点:
清政府从1904年开始 。通过颁布实施一系列的章程制度 。逐步推行西欧式军衔制 。1904年12月 。清政府练兵处会同兵部向朝廷奏准《另定新军官制事宜》 。建议“参仿八旗官员之秩序 。旁采各国军营之规章” 。按照西方军官军衔的三等九级制 。取代旧的官阶制度 。建立新军的阶位品级体制 。军官“区为三等 。析为九级” 。
清朝军队的军人级别是怎么分的?

文章插图
1905年3月 。练兵处、兵部设计出军官军服和军衔标志的第一个图案式样 。8月 。练兵处提出军官授衔的标准、条件、程序和要求 。12月经清政府批准 。陆军军官开始按新官制评定等级 。从而形成了我国最早的军衔等级:
上等第一级 。正都统;
上等第二级 。副都统;
上等第三级 。协都统;
中等第一级 。正参领;
中等第二级 。副参领;
中等第三级 。协参领;
次等第一级 。正军校;
次等第二级 。副军校;
次等第三级 。协军校;
1909年11月 。军咨处又奏请朝廷在军阶第一等第一级内正都统之上增设“大将军”、“将军”两衔 。与正都统同为上等第一级;设立军士衔三级 。即上士、中士、下士;在军官和军士之间增设“额外军官”衔一级 。
清朝军队的军人级别是怎么分的?

文章插图
不难看出 。如按现在的军衔称谓 。晚清的“都统”对应将官 。“参领”对应校官 。“军校”对应尉官;“正”、“副”、“协”分别对应上、中、少各级 。从“正都统”至“协军校”这九级 。分别对应上将、中将、少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 。“大将军”、“将军”和“正都统”同为一级 。是荣誉军衔 。相当于有些国家的元帅 。“额外军官”就是准尉 。士兵军衔称谓与现在基本相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