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这句话?


这句话出自《论语.公冶长篇》 。原文为 。子谓公治长 。“可妻也 。虽在缧绁之中 。非其罪也 。”以其子妻之 。
公冶长 。(前519—前470) 。又称公冶氏 。名长 。字子长 。汉族 。春秋时鲁国人 。是孔子的弟子中七十二贤之一 。名列第二十 。自幼家贫 。勤俭节约 。聪颖好学 。博通书礼 。德才兼备 。公冶长一生治学 。鲁国君主多次请他为大夫 。但他一概不应 。而是继承孔子遗志 。教学育人 。成为著名文士 。
“妻” 。在此外为名词做动词用 。读四声 。以.......为妻的意思 。
“缧绁” 。读音为léi xiè 。是捆绑犯人的黑绳索 。借指监狱、被囚禁。
“子” 。古时无论儿女均可称为子 。这里指女儿 。
本章的译文是 。孔子谈到公治长 。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 。他虽然被关在牢狱里 。但这并不是他的罪过呀 。”于是 。孔子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
关于公治长为什么会蒙冤入狱 。相传是这样的 。公冶长有一项很特别的能力 。可以听懂鸟的语言 。一次公冶长从卫国返回鲁国 。走到两国边界处 。听见鸟互相招呼往清溪食死人肉 。不一会遇见一位老婆婆在路上哭 。公冶长问她怎么了 。老婆婆说:“我儿子前日出门 。至今未回来 。不知他在什么地方 。”公冶长说:“我刚才听到鸟相呼往清溪食肉 。恐怕是您的儿子吧 。”老婆婆去看 。果然发现她儿子的尸体 。老婆婆报告了村中官吏 。村官问老婆婆从哪儿知道的 。老婆婆说:“是公冶长说的 。”村官说:“公冶长没杀人的话 。怎么可能知道?”于是将公冶长逮捕入狱 。狱吏问:“你为什么杀人?”公冶长说:“我懂鸟语 。没杀人 。”狱吏说:“那试试你 。如果真的懂鸟语 。就放了你 。如果不懂 。你就要偿命 。”于是将公冶长囚在狱中六十天 。后有一天有麻雀停在监狱的栅上 。互相唧唧喳喳地叫 。狱吏问公冶长 。听到麻雀讲什么了 。公冶长说:“麻雀说白莲水边有装粮食的车翻了 。公牛把角折断 。粮食收拾不尽 。招呼去吃 。”狱吏不信 。派人去看 。果然如此 。后来公冶长又听懂了猪和燕的言语 。于是被释放 。
从本章的内容可以看出 。孔子嫁女儿 。所重视的是人品和求学的态度 。对于有过牢狱之灾的公治长没有偏见 。其求学的精神和态度得到了孔子的认可 。孔子就义无反顾的将女儿嫁给了他 。从后来的情况看孔子对于人的判断是非常准确的 。公治长虽然一生不仕 。但终身立志继承孔子的遗志 。致力于教书育人 。
其他观点:
子谓公冶长 。“可妻也 。虽在缧绁之中 。非其罪也 。” 。以其子妻之 。
【评述】公冶长 。孔子弟子 。缧绁 。坐牢的意思 。
孔子把女儿嫁给一个正在坐牢的人 。坐牢的人 。在大部分的认知里都认为是坏人 。但是孔子却敢把女儿下嫁给此种人!何故?
《论语》第四卷已经说过 。所谓的良知 。必然包含心(良知)与物(事情) 。所以如何看清一个人 。不能只看一面 。而应该合起来看 。所以不能只看到公冶长坐牢 。而没有去分析他的心 。从历史事实来看 。公冶长坐牢 。是被连累 。所以其心是善 。知与行 。心与物难于吻合 。是以可见公冶长不仅不是坏人 。还是一个谦谦君子 。既然是君子 。孔子把女儿嫁给他 。并没有错 。
孔子这个例子阐述了一个道理 。就说看人必须以道看 。必须以心物一体看 。这样才能避免被表面形象所迷惑 。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
【如何理解“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这句话?】

如何理解“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这句话?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