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长牙的症状 宝宝牙齿的护理方法( 二 )


长牙期还需要认真清洁宝宝口腔 , 否则大量细菌侵入宝宝身体容易导致生病、腹泻等症状 。此时要在每天早晚及进食后用温水擦拭宝宝牙齿及牙龈,或者喂养后让宝宝喝水,也可以起到清洁口腔的作用 。
长牙期的宝宝容易出现啼哭、烦躁不安等症状,此时可转移宝宝的注意力,让宝宝尝试咬磨牙棒或帮助宝宝做脸部按摩,放松脸部肌肉也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
宝宝长牙期还会出现发烧症状 , 此时只要体温未超过38℃并且精神、食欲都较好,一般让宝宝多喝开水就好 。
宝宝长牙的顺序
宝宝长出第一颗牙的时候,你一定很兴奋 , 宝宝长牙齿也是有一定的顺序的,出牙是一种生理过程 , 一般无需小题大做,但有些情况 , 妈妈应有所了解和注意,以免心中无数 , 大惊小怪或疏忽大意,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颗牙期
其实在宝宝长出第一颗牙齿之前 , 妈妈可根据宝宝的发育情况,给予糊状的食物,比如牛奶麦片和稀粥,这样不但可以增加宝宝的营养,还能促进宝宝萌牙 。
下面按照长牙不同的时期,根据宝宝的摄食习惯和成长发育需要,跟大家分享一些宝宝长牙阶段的注意事项 。
2颗牙期
宝宝一般在4-8个月时,下颌的一对乳中切齿悄悄萌出,从此宝宝就脱离没有牙齿的行列 。这个时期的宝宝很喜欢将任何他拿得到的物品放到口中咀嚼,让人很是哭笑不得,有时更会模仿大人的动作咀嚼筷子和汤匙 。
妈妈在这个时期可以试着给予宝宝一些半固态的食物,比如马铃薯泥、蛋黄泥、麦片粥等等,让宝宝体验由水状饮食到糊状饮食的过度 。稍有稠度的辅食,可以让宝宝意识到他的食物开始有所变化,为日后添加固态食物让宝宝锻炼用牙齿咀嚼打基础 。
4颗牙期
大概8~12 个月之时 , 宝宝的上颌又会长出两颗牙齿甚至更多 。此时宝宝的营养需求越发的高,在这个时期妈妈应该给予宝宝更多的选择 , 比如肉泥、肉末、西红柿、豆腐等等 。
但是宝宝如果咀嚼能力不好,宝宝的消化功能又薄弱 , 块状的食物没有经过牙齿的碾碎进入消化系统,营养物质是不容易被分解利用的 。因此家长在这个时期 , 要有意识的用固态食物来引导宝宝练习咀嚼 。
6~8颗牙期
宝宝在9~13个月时上颌的侧门牙萌出,10~16个月时下颌的侧门牙也将萌出 。宝宝在这个时期开始慢慢地适应固体的食物,肠胃的消化机能也渐趋成熟 。
妈妈在这个时期可以给予宝宝固体的食物,比如水蒸蛋,蔬菜之类的 。
8~12颗牙期
大概在13~19 个月的时候,宝宝会萌生第一颗乳磨牙(大牙) 。
有了乳磨牙之后 , 宝宝的咀嚼功力大大提升 。在这个时期,宝宝会很有热情地自己用勺子把食物送到嘴里,即使吃得满桌子都是,也是值得妈妈去鼓励的,这对于宝宝以后的性格也有影响 。
这个时期可以减少液状食物的摄入 , 增加固体食物,比如软饭、面包、蔬菜、肉片等 。
12~20颗牙期
在此后的第16到20个月期间,宝宝的20颗乳牙逐渐长齐 , 完成了乳牙系列的全部萌出过程,这个时期宝宝不但可以自己吞咽食物,而且摄食的技巧也渐趋完美 , 妈妈可以给予普通稍偏软的食物,如米饭、面条、大豆等等 。
宝宝长牙期需注意什么
让宝宝拥有一口好牙,就必须从0岁开始帮宝宝养成清洁口腔的好习惯 。从宝宝出生后开始喝奶起,最好坚持每次喝完奶都给宝宝清洁口腔,以纱布清洗或给宝宝用清水漱口均可 。即便未添加辅食的宝宝对清洁口腔十分抗拒,每天至少也要在晚上入睡前清洁一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