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水痘疫苗后 为何还生水痘


接种水痘疫苗后 为何还生水痘

文章插图
谁都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 , 但是经过接种疫苗后 , 人们很少会再生水痘,但是有的宝宝接种了水痘之后依旧会生水痘,这是为什么呢?
接种水痘疫苗后 为何反而生水痘
案例1:
小健的在学校加强接种了水痘疫苗,接种后一天,小健开始有发热的反应 , 浑身有小红包出现 。父母带他到北京儿童医院看了晚间急诊,大夫确诊为水痘 。小健和爸爸妈妈都不明白,水痘疫苗本来是预防生水痘的,可为什么反而引发了疾病的发生呢?
案例2:
可爱健康的东东在8个月的时候按照免疫规划注射了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 。3天后 , 东东发烧了 。家里人猜测可能是感冒,可是东东除了发热没有任何别的症状 。到医院验了血,白血球并不高,说明也不是细菌感染 。又过了2天,东东开始浑身发疹子,密密麻麻越出越多 。医院怀疑是婴儿急疹 , 可是1个月前,这病已经生过了 。直到疹子出完、热也退了,家人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病 。疹子退后,东东光滑的小身体上流下来一些肤色的小麻点 。家人怀疑可能是疫苗引发的麻疹 。他们的怀疑有道理吗?
用人工的免疫手段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是人类同传染病做斗争中所取得的最卓越的成就 。通过预防接种,全球已经成功消灭了天花 。
我国自1978年响应世界卫生组织的号召开展免疫规划以来,相继实现了以省、县、乡为单位儿童四种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麻疹疫苗、百白破疫苗)接种率达到85%的目标,在2000年实现了证实无本土脊灰野病毒传播的目标;脊灰、麻疹、白喉、百日咳等传染病发病显着下降 。2002年我国又将乙肝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至2006年,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已下降到1%以下 。2007年 , 我国再将风疹、腮腺炎、流脑、乙脑和甲肝等疫苗接种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并加强了传统免疫规划工作,多数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的发病率已经达到历史最低水平 。
预防接种后,绝大多数人能产生抵抗感染的有益的免疫反应,获得了针对相应传染病的特异免疫力 。但对人的机体而言,疫苗毕竟是异种物质,在进入人体后 , 机体会产生一系列反应,极个别人在获得免疫保护的同时 , 会发生一些除正常反应之外的不良反应 。预防接种后的不良反应一方面与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受种者自身的体质有关 。目前,没有一种疫苗的接种是绝对安全的 , 但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出现是少见或罕见的 。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分为两种,一种是一般反应,常被称为“正常反应”,主要表现为接种后出现的局部红肿、疼痛、硬结等症状,或有发热、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全身症状 , 对机体造成一过性的生理功能障碍 。一般反应的病情轻微,恢复较快,多在1~2天内恢复,通常不需要临床处置 。
另一种是异常反应,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和功能损害,其病情相对较重,多需要临床处置 , 但发生极为罕见 。不同疫苗的异常反应发生率有所差异,世界卫生组织对部分疫苗的异常反应研究发现,卡介苗引起淋巴结炎、骨髓炎、全身播散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00~1000/100万剂、1~700/100万剂、2/100万剂;乙肝疫苗引起的严重过敏反应发生率为1~2/100万剂;含麻疹类疫苗引起的热性惊厥、血小板减少、严重过敏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333/100万剂、33/100万剂、1~50/100万剂 。破伤风疫苗引起的臂丛神经炎、严重过敏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5~10/100万剂和1~6/100万剂等 。由此可见,疫苗引起的异常反应的发生率还是极低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