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写一篇好的微小说?( 三 )


作家林斤澜谈到小说创作时说:“按我的学习体会 。小说构思大体是这么一条路:你从生活里积累了一些东西 。从中找到一个‘核’……”有了‘核’以后 。还要回到生活里去 。在生活中寻找哪些肉适合长在这个核上 。哪些不合适 。这个核不是所有的肉都能长上去的 。楞把它搁上去 。就是贴上去的 。是活不了的 。“林斤澜的话 。可以说是对微型小说构思的很好说明 。所谓”完形“ 。也就是依据生活 。进行合理想象 。让”聚焦点“长出合适的”肉“来 。
三、要善于将聚焦点“凸现”出来写微型小说 。不仅要捕捉聚焦点 。提炼聚焦点 。而且还要善于将聚焦点强化出来 。如果将聚焦点散落、湮没在整篇情节之中 。小说写出来 。将全无精彩之处 。有些习作者 。其构思不错 。写出来平平 。其原因之一 。就是不懂得将聚焦点强化出来 。
要将聚焦完美地表现出来 。让它照亮全篇 。照亮读者的心灵 。首先要做到的 。是在构思中始终不要忘记着这“点” 。始终要以这个点为中心 。作者一方面要由这个“点” 。生出许多的枝枝桠桠 。另一方面 。许许多多的枝枝桠桠 。又要投射、关注于这个“点” 。万川入海 。绿叶扶花 。
微型小说的凝焦点 。常常表现为某个核心细节 。在微型小说中 。这个核心细节不是局部性的点缀 。而是全局性的艺术枢纽 。在整个小说结构中 。它是中心细节 。在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中 。它又是高潮细节 。它是凝结全篇小说情感的焦点 。是整个作品的点睛之笔 。如果撤了它 。整个微型小说就不复存在 。因此 。在衍化其他情节和细节时 。必须以它为基点 。就像滚雪球一样 。不论如何的滚动 。始终不离开它的内核 。
要把聚焦点完美地表现出来 。还要懂得运用一定的情节技巧 。我们通常运用的 。有对比、渲染、突转、夸张、巧合、重复、照应、设置悬念等 。每一技巧的成功运用 。都可能使小说的聚焦点在一瞬间凸现出来 。例如孟伟哉的《插图》 。写父子之间互相画像 。儿子把父亲画成脑袋很小 。身子很大 。标明这是“父亲思想史插图之一” 。父亲看后画了“儿子的成长史插图之一” 。把儿子画成大大的脑袋 。铅笔样的身子 。这篇小说的聚焦 。就维系在两幅画的对比上 。又如路东之的小说《!!!!!!》 。写的是两个孩子在老树下做游戏:“我们都是木头人 。不会说话不会动 。一不许笑 。二不许动 。三不许交头接耳听 。看谁的意志最坚定 。”单看这个片断 。很难知道作者在说什么 。可是作者将这个片断一再重复 。重复到第六次时 。作品的意味就一下升华了:我们终于看到了这最习以为常的游戏后面 。有着某种愚昧而不合理的东西 。我们看到了儿童天性的被扼杀 。甚至从中体会出民族传统中的隋性气质所形成的一种消极的心理定势 。从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到 。情节技巧之于微型小说 。决不是可有可无的 。一些重要而巧妙的情节技巧 。几乎构成了整个微型小说的本身 。写微型小说 。应该熟谙这些情节技巧 。
四、要注意语言表达上的特点微型小说载体小、内涵大 。要做到载体小、涵大 。在语言表达方面 。要特别讲究简洁、含蓄 。
微型小说篇幅短小 。几乎到了没有任何说教的余地 。文字上的任何拖沓 。累赘 。都可能破坏小说的艺术性 。但微型小说并不窘迫 。并不寒伧 。它在限的篇幅同样从容不迫、游刃有余 。这与它的文字表达技巧有关 。微型小说往往直接入题 。多用白描 。该细的地方细 。该简的地方总是将一切可有可无的描写一律舍弃 。微型小说总是将环境描写隐于情节发展之中 。将人物的神态、心理 。尽可能地隐含于人物行动、对话之中 。
【如何才能写一篇好的微小说?】微型小说力求用很小的载体负载起很大的涵量 。它在语言表达上要尽可能的含蓄 。微型小说善于留艺术空白 。它所写的 。往往是一角一隅 。留有更多的空间留读者去想象、补充 。微型小说总是用形象说话 。含而不露 。引而不发 。把涵义留给读者去品味 。微型小说往往喜欢用双关、象征、侧面描写 。让读者去体会话外之音、“境外之境”、“象外之象” 。微型小说总是虚实相藏 。以实引虚 。以读者去再创造 。这些表达上的特点 。每个习作者都要细心揣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