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那么多人抵制同性恋?


同性恋在西方欧美国家大多数承认了它的合法性 。只是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制度 。生活方式与西方不同 。这里要涉及到法律的 。社会的 。家庭的 。伦理的等等各个方面的许多问题 。因此在我国由于同性恋的不合法性 。许多人是抵别的 。
其他观点:
其实同性恋从古至今就存在 。只是基于当时的社会无法将自己的性取向表现出来 。分析为何很多人讨厌同性恋需要从心理学角度分析 。人们对厌恶情绪的敏感性(即容易恶心的程度)是否会直接影响与他们对同性恋的态度?2009年 。英巴与其同事通过两个实证研究探索了这个问题 。他们发现 。人们的厌恶敏感性与其对同性恋的态度确实呈负相关:厌恶敏感性越高 。对同性恋的态度越消极 。并且这种对同性恋的消极态度不一定是外显的 。——文章:怎样的人更容易对同性恋产生偏见?
当一个人对某一件事产生厌恶感后 。他对此事 。以及之后发生的事情 。都会更倾向于做出消极的道德判断 。这种判断是带有情绪的 。不客观的 。但是这无法避免 。因为厌恶是一种本能——在早期人类演化过程中被证明有很重要的用途:回避感染 。更好地生存 。
厌恶有什么用?有研究者认为 。人类的进化形成了一种“行为免疫系统”来避免自己面临新异的病原体或者寄生虫的威胁 。不熟悉的群体 。特别是那些与自己有着不同饮食、卫生和性活动习惯的群体 。会被认为极有可能携带新异病原体或者寄生虫 。这些“异常”的人会激活行为免疫系统 。以及相伴的厌恶情绪 。从这个角度来讲 。厌恶情绪的产生 。是为了回避环境中可能的感染 。从而更好地生存下去 。——文章:怎样的人更容易对同性恋产生偏见?
不过 。大脑为了使这套行为免疫系统100%起效 。故意调高了人对异样产生厌恶的敏感度:“宁可错杀一万 。不能放过一个” 。事实上 。很多“异类”(生活方式或饮食习惯)并不会对人类产生危害 。但行为免疫不考虑这些 。
最初产生抵制的是本能 。然后 。我们(大部分异性恋)会意识到这么一件事:“同性恋是恶心的 。”对同性恋没有好感或立场支持的人 。此时自然不会抑制这种判断 。而是表示认同 。这时候 。大脑的另一套机制开动了——那就是“证实偏差心理(Confirmation bias)” 。
当人确立了某一个信念或观念时 。在收集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过程中 。产生的一种寻找支持这个信念的证据的倾向 。也就是说他们会很容易接受支持这个信念的信息 。而忽略否定这个信念的信息 。本能免疫→产生厌恶→证实偏差→抵制
为了有个实在的“罪名” 。反对同性恋者开始极力从法律 。宗教和道德规范等方面搜寻不利于同性恋的材料和证据 。这之后的事情就是我们都听过的了:“本地法律禁止同性恋行为”;“上帝认为同性恋有罪”;“我们视同性恋为一种精神疾病”;“同性恋和嫖娼 。吸毒一样伤风败俗”;等等等等 。不一而足 。
反对者的理由 。让人越发感觉不实际 。不理性——没有道理 。即使是一个不喜同性恋的人 。也能明白同性恋是一种自然存在的现象 。而反对的呼声恰恰来自恐同者的心理驱动力而非逻辑驱动力 。
“恐同”的心理
尽管大部分反对者只是处在厌恶阶段 。但厌恶情绪会在一部分人身上井喷式出现 。甚至因此导致某种恐惧 。同性恋恐惧(恐同)即在于形容这种过激的心理状态 。
不过 。恐同并不能算作一种真正的疾病 。“过度偏见”可能是更好的形容方式 。恐同有两种主要的产生因素 。一是“性别刻板印象”——男人一定是阳刚 。女人一定阴柔 。任何中间地带都不能接受 。还有一种观点则十分有趣:有学者认为 。至少一部分恐同者 。本身就是潜在同性恋者 。但因为理念 。社会地位 。外界环境压力等因素不愿接受或不敢承认 。甚至站到对立面极力反对 。成为反对同性恋阵营的标志性力量 。
1、恐同可能来源于性别刻板印象
基尔马丁教授(Prof. Kilmartin)在《论男子气概本身》一书中提到 。男性恐同者无论从数量还是程度上都要超过女性恐同者 。而男性恐同者对男同性恋的恐惧可能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性别刻板印象 。换言之 。对于一些男性而言 。与男性同性恋者的交往会让他们感觉自身的“男子气概”受到了威胁 。男性恐同者害怕自己被同性恋者“像女人一样对待” 。无论是从友情角度或是爱情角度都是如此 。恐同的态度可以“保护”他们不被“同性恋式的行为”威胁 。从而保全自己的“男子气概” 。有文章指出:同性恋是正常的 。“恐同”反而是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