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翻译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的翻译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翻译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的翻译

文章插图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翻译: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 , 向唐雎道歉说 。该句出自刘向所编的一篇史传文《战国策·魏策四》其中的一文《唐雎不辱使命》 。这篇文章写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 , 与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激烈斗争,终于折服秦王,保存国家,完成使命,歌颂了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爱国精神,揭露了秦王的骄横欺诈、外强中干的本质 。文章内容精彩,语言犀利,情节完整,引人入胜;人物形象生动 , 秦王的色厉内荏、前倨后恭 , 唐雎的不畏强暴、英勇沉着,都写得栩栩如生 。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翻译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的翻译

文章插图
《唐雎不辱使命》原文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 ,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 以君为长者 , 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 , 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 , 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 , 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 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 徒以有先生也 。”
《唐雎不辱使命》注释1、唐雎:人名,也作唐且,安陵国的臣子 。不辱使命:意思是完成了出使的任务 。辱,辱没、辜负 。
2、秦王:即秦始皇嬴政,当时他还没有称皇帝 。使:派遣,派出 。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 。安陵是当时战国的一个小国 , 即现河南鄢陵西北,原是魏国的附属国 。战国时魏襄王封其弟为安陵君 。
3、易:交换 。
4、其:句中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 。
5、加惠:给予恩惠 。
6、虽然:即使这样 。虽 , 即使 。然,这样 。
7、弗:不 。
8、说:通“悦”,高兴、愉快 。
9、谓:告诉 。
10、欲:想 。以:用,介词 。
11、秦灭韩亡魏:秦灭韩国在始皇十七年(前230年),灭魏国在始皇二十二年(前225年) 。
12、之:的,助词 。
13、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错意,置意 。错,通“措”,安放,安置 。
14、请广于君:意思是让安陵君扩大领土 。广 , 扩充 。
15、逆:违背 。
16、非若是也:不是这样的 。非,不是 。是,代词,指秦王说的情况 。
17、直:只,仅仅 。
18、怫然:盛怒的样子 。
19、公:相当于“先生”,古代对人的客气称呼 。
20、布衣:平民 。古代没有官职的人都穿布衣服 , 所以称布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