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氏家传正骨 整体与辨证施治相结合

从著名的兰州黄河百年铁桥朔流而上,甘肃省中医院就坐落在美丽的黄河之滨,神奇的陇中正骨手法的传人们正在这里为众多慕名前来就医的骨伤患者解除病痛 。络绎不绝的患者足以见证陇中正骨的社会影响力 。从平乐郭氏家传正骨起步
陇中正骨的兴起离不开一位老人,他就是郭均甫,1901年出生于河南省洛阳县平乐镇一个正骨世家,师从当时享有盛誉的平乐郭氏正骨专家郭耀唐先生门下,专攻正骨学,经过多年的刻苦学习和临床实践,他师承了郭氏家传的理法方药,真谛要诀 。
上世纪40年代,日寇南渡黄河 , 河南省大部沦陷 。郭均甫遂携眷来到甘肃 , 开始了在甘肃长期的医疗实践活动 。从此 , 他与陇原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
1953年12月 , 甘肃省人民政府卫生厅中医门诊部(甘肃省中医院前身)成立 。初期,医院骨科只有一个小诊室,仅能处理一些简单的骨伤病患 。1956年12月,郭均甫应医院首任院长张汉祥的邀请,来到中医门诊部工作,并创立了中医正骨室 , 并把全部精力投身于骨伤科医学事业的实践当中 。
为了解除更多伤痛患者的痛苦,发展甘肃骨伤科医疗事业,郭均甫将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加以总结、推广,他破除了积习已久的不传外姓的保守思想,主动向领导建议开办中医骨伤手法培训班,并亲自讲课、亲自编写教材,以满腔的热情把家传秘方和独创手法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一代 。
整体与辨证施治相结合
陇中正骨历经数十年历史传承,借鉴现代医学,不断探索、创新与完善,形成了以手法复位、夹板固定、药物辨治和功能锻炼为主要治疗方法的、独具地域特色的陇中正骨学术思想体系 。
陇中正骨手法以中医学基本理论为依据,始终坚持“整体思想”和“辨证施治”理念 。该流派认为骨伤科疾患虽然是局部病变 , 但要确立整体治疗的观念 。根据伤情辨证分析,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 , 或局部、或全身、或局部与全身,给予整体上的治疗,这样才能得到满意的疗效 。在治疗择法方面,陇中正骨学术流派始终坚持简洁、实用,痛苦少,愈后好的原则,通过多年实践和继承创新,总结出了一套中西医结合微创治疗技术及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早期功能锻练的新方法、新经验,提高了中医药治疗骨伤科疾病的科学性和技巧性 。
在骨伤科疾病的治疗方面,陇中正骨疗法是将骨伤科疾病的早期、中期、后期的三期辨证的内治与外治相结合 , 创制了创伤系列中药,早期内服“消肿止痛合剂”、外敷消定膏,中期内服“损伤散”、外敷“续筋接骨膏”,后期内服“补肾愈骨胶囊”、外用“舒筋利节涂膜剂”;对开放性感染者 , 应用“陇中伤科洁肤液”、“陇中清热解毒液”浸洗患肢 。使中医辨证与用药途径更具特色、更趋合理,多次填补了甘肃乃至全国骨科医疗史上的空白 。
疗效奇特方兴未艾
数十载风雨洗礼,陇中正骨学术流派之所以能够在现代医学体系中形成一枝独秀,这离不开数代陇中正骨人的不懈努力,这其中的一个佼佼者,就是陇中正骨学术流派第三代传承人代表、甘肃省中医院院长李盛华教授 。
李盛华,陇中正骨学术流派中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 , 正是在他的带领下,陇中正骨学术流派走向了发展的高峰 。
在5.12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甘肃舟曲泥石流灾害、甘肃岷县漳县地震、甘肃庆阳校车事故等救援现场 , 甘肃省中医院人凭借着精湛的陇中正骨医术,从死神的手中挽救了数以百计的生命,一例例面临截肢的患者在接受了陇中正骨方法治疗后避免了截肢的痛苦;一个个骨病重症患者治愈后康复出院,陇中正骨人正在用他们的不懈努力、用患者的良好口碑、用社会的广泛认可 , 不断刷新着陇中正骨手法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