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南宋词人张炎的《高阳台,西湖春感》?( 四 )


顺着思路联想 。
杜甫漂泊尚有友 。张炎落寞一人游 。同是美景风光好 。大唐虽衰国还在 。杜甫与友同游赏山色 。张炎孑然一身 。四处漂泊 。娇妻也只在梦里温存 。
平波如何卷絮?风卷絮飘摇 。不卷絮自落?西湖的美景应是少不了西湖水 。整首词关于西湖水就平波两字 。言简是真的 。意赅不至于 。按风乍起 。吹皱一池春水来讲 。湖波最能代表情绪的起伏 。张炎的平波 。他此时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应该是相对平和的 。还没有递进到波动和起伏 。
从诗歌的音乐性、故事性和结构来讲 。高潮总在后半段 。好的音乐、诗歌应该是在故事和旋律中层层递进 。在合理的铺垫中情绪渐渐起承转合 。最终到达高潮后沉淀 。
从张炎的自我命运和国仇家恨来讲 。我比较倾向与个人的命运哀愁要强过与故国的哀思 。谈张炎的时候 。少不了对与文化遗民的探讨 。
我们思考一下陆游和辛弃疾 。南宋没有灭亡之前的爱国诗人 。在他们的诗歌中 。南宋虽身处飘摇动荡之中 。但依然有国家政权基础 。不管是北上收复故土还是抵御外敌侵略 。他们内心中有南宋的国家观念和政权军队的依赖感 。所以他们有热情、激情和抱负 。亡国的急迫感和忧愁 。
张炎不一样 。宋亡之前 。临安富贵之家之公子 。南宋已亡 。元朝建立强大统一的政权 。张炎不说如丧家之犬 。也是在元军刀光剑影之下苟且偷生 。张炎祖上虽是军功显赫 。但张炎是公子、文人 。手无缚鸡之力 。也无兵将气魄和能力 。
在元朝的强大统治之下 。在南宋政权上的恢复上是几无可能 。张炎内心是排斥异族的统治 。不愿涉足政治 。但当时在元朝统治者的恩威笼络之下 。大多文人已开始向元政府俯首称臣 。在这些情况下 。张炎是不可能有陆游、辛弃疾的豪放与悲痛之感 。就像他号乐笑翁一样 。大多南宋的文人 。少了豪放与激情 。更多的是注重内心的品格和修养 。
个人的命运和家国的命运是息息相关 。南宋灭亡和家破之后 。张炎并没有一无所有 。反而当时他还是有丰厚的家产和殷实的物质条件 。但后期他赠送和放弃了自己的所有家产 。独自漂泊和游历 。在我看来 。作为南宋贵族后裔 。张炎最切肤的应该是家破人亡的悲痛、故国哀思和南宋文化的缅怀 。其中 。个人和家族的命运应是最主要的痛楚 。
那么我认为张炎在哀愁中的平和是有这样的背景基础支撑 。
西湖孤山断桥 。南宋王朝偏安一隅 。多情画家取残山剩水之意 。至于是不是柳絮又有什么关系呢?所谓的触景生情 。又何尝不是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日斜船归 。日向西山落 。船归何处?
也许张炎独立西湖边 。暮霞的笼罩下 。他孤独的望着艄公摇曳欢愉的游客 。也许是张炎惆怅之中 。立于舟头 。不知自己的命运前路又在何处 。
对于他们这个时代的文人的命运是几多坎坷 。是继续坚守内心 。如孤舟飘零 。还是像大多数文人一样在历史中所有的政权交替之下 。俯首效力 。张炎动摇过么?
词中所有的意象平铺无非是张炎内心哀愁的寄托 。
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 。这句 。很多人推崇 。在前面意象堆砌之后 。画面感和空间感都有了 。情感脉络开始递进 。按我在学生时代学诗歌的套路来讲 。伤春有了 。惜春有没有 。看完全词我没有感觉到 。除了浓郁的哀伤 。哪来的珍惜?
我在前面写过 。张炎是主动放弃了富足的生活 。选择了漂泊 。从价值观来讲 。张炎的坚守值得钦佩(张炎北游抄经谋官一事有待考证 。还没有查阅相关的资料 。按我目前对张炎这个人的分析 。我估摸着主动谋官一事是不可信的) 。从人生观来讲 。他晚年号乐笑翁 。应该是如隐士般的恬淡、自得 。当然这个有点强人所难 。但此时的张炎应该是处于内心无所依的状态 。远没有做到乐笑自得 。
张炎在心无所依的状态下 。应是对自己的现状和前路是茫然无措 。
古代不像现在 。想去杭州看看西湖 。不是那么一件简单的事情 。但是张炎是长期寓居临安 。意思是 。张炎愿意的话 。西湖赏春对他来讲应该不是一件难事 。毕竟又不像现在赏个西湖还要收门票 。就算西湖只有春景可赏 。一整个春天 。张炎来个几次也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哪有什么能几番游的说法?当然张炎的具体情况 。无从考察 。这个说法仅仅是我的揣测 。对于临安的老百姓来讲 。他们也并没有那么多时间和机会可以游赏西湖 。只是我觉得对于文人来讲 。即使穷困潦倒 。骨子里是有寄情山水的需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