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法狗来了,腾讯绝艺也来了,中国象棋的人机大战还会远吗?


谢邀 。这个问题有点本末倒置了 。棋类运动的“人机大战”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 。最开始是国际象棋 。接着是中国象棋 。最后才是围棋 。
1997年 。人类顶尖国际象棋棋手卡斯帕罗夫对战IBM公司研发的超级电脑“深蓝” 。在6盘棋的较量中 。“深蓝”以3.5比2.5战胜卡斯帕罗夫 。
2006年 。由柳大华、徐天红、汪洋、卜凤波、张强5位棋手组成的人类象棋大师联队 。每人分先两盘棋对战“浪潮天梭”超级计算机 。人类棋手最终以2胜5平3负惜败 。接着 。被誉为“姜太公”、“中国象棋第一人”的许银川与“浪潮天梭”超级计算机进行2盘棋的较量 。两盘棋皆和 。2006年之后中国象棋界再也没有进行过大型的“象棋人机大战” 。
2016年 。谷歌围棋人工智能“阿尔法狗”横空出世 。此前围棋界的专业人士普遍认为计算机要打败人类围棋顶尖高手是不可能的 。最终韩国棋手李世石九段在5盘棋的较量中 。以1:4的悬殊比分完败“阿尔法狗” 。接着2017年 。中国围棋天才柯洁九段在3盘棋的较量中 。以0:3同样完败给“阿尔法狗” 。
至于题主问的“中国象棋人机大战” 。按照目前象棋软件的水平 。即使是当今中国象棋等级分排名第一的王天一也在直播中坦言:软件可让他2先 。人类象棋高手已经下不赢顶尖的象棋软件了 。只能谋和 。所以“中国象棋人机大战”目前已经没有举办的意义 。最直接的证据就是“楚河汉界象棋人工智能”大赛在2016、2017年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届 。主办方党斐象棋大师也明说人类棋手下不赢象棋软件 。
其他观点:
的确中国象棋的人机战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 。因为对战的结果没有悬念 。不管是20年前的“深蓝”还是去年的“阿尔法狗”所产生影响力是巨大的 。他们开创了人工智能在象棋和围棋两个领域应用的先河 。有里程碑样的意义 。
中国象棋与国际象棋具有极其相似的特征 。在深蓝拿下国际象棋之后 。人工智能是否拿下中国象棋就已经没有疑问 。中国象棋在2006年曾经举办过“浪潮天梭杯”人机大赛 。顶级大师勉强与机器打成平局 。
现在网络上棋软很多 。都有很强大的棋力 。可以说所有人类棋手望其项背已经成为共识 。在棋软面前谋求和局成为美好愿望 。
社会在发展 。科技在进步 。我们面对的一切都是发展的必然 。棋类作为人类古老的智力玩具 。在之前的科技进步中很难受到影响 。因为这些科技进步是解放人类的体力 。而棋类所涉及的是人的认知思维领域 。在于脑力 。我们正在进行信息技术革命 。涉及到人工智能 。无疑将对社会发展带来深刻影响 。对棋类的影响在所难免 。
目前流行的主要棋种 。都属于“完全信息博弈类” 。他们的突出特点就是博弈中所有信息透明而完整 。而这样的信息处理对于计算机来讲是小菜 。所以 。棋软战胜人是很正常的事情 。就像算算数我们不如计算器一样 。
棋本身是棋文化“质”的所在 。因棋产生的一切是棋文化“量”的所在 。当某一棋种定型后 。“质”的稳定会给“量”的发展带来强大支撑 。而“量”的不断积累过程会逐渐的越来越多出现“不如人意” 。又当这些积累到相当程度时 。将促成“质”的飞跃 。
象棋不管是从历史的还是发展现状的角度 。都应该进入到了“变革”时期 。关注度降低 。爱好者年龄老化、比赛和棋过多、观赏性下降 。不适应网络对弈……等等都是“不如人意”的表现 。
未来棋类要向“不完全信息博弈”方向发展 。只有信息不完全 。才能成就信息无限 。只有信息无限 。才能应对人的心理变化无限 。才能更全面的展现人的智慧 。
“奇袭象棋”是一款“不完全信息博弈”棋种 。和象棋极其相似 。可以解决很多的“不如人意” 。请大家关注 。
其他观点:
不知是哪位热心的棋友竟然把周八象棋头条号上的的文章标题一字不落的放在了问答的上面 。
有些文字在头条号上已做分享 。在这里不在赘言 。从深蓝到浪潮天梭 。象棋的人机大战 。答主本人其实觉得可能还需要点时间 。
当前 。中国象棋的商业化、职业化程度远不及围棋与国象 。与之伴随的相关研究也就差一些 。象棋人工智能的发展离不开互联网、离不开技术、更离不开物质力量的支持 。但毕竟不在国家政策支持行列 。它还需要有市场、有盈利才行 。可土生土长的中国象棋还缺少一些这样的条件 。同时 。被重视的程度也还远远不够 。
尽管中国象棋近年国际推广的步伐在加快 。但依旧还是中国“一家独大” 。中国男子等级分位列一二位的王天一、郑惟桐 。女子唐丹等依旧牢牢占据世界象棋锦标赛射手榜头号交椅 。中国象棋的国际化程度不高必然影响世界范围内高新科技公司对象棋人工智能的研究与开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