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 。首联看起来好像是在说风景 。其实是诗人把当时局势的变化隐入诗中 。以提醒当政者警惕和注意 。
文章插图
▌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
理解了首联的意思和诗人隐藏的深义 。第二联就更容易理解了 。
如果说首联是作者用‘密码文字’向唐王朝统治者发报军情信息 。表达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
那么这一联就是在上一联的背景作用下 。作者对天道、人道的深沉感触了 。
▲无边落木 。诗人站在高台上四望 。正值深秋 。落木萧萧 。这是天道下的自然之法 。可是 。这和唐王朝目前的处境何其相似?如果说朝廷是主干 。那么百姓就是枝叶 。主干还能来年再生 。而来年的枝叶呢?有谁在乎过他们?
这是眼前的实景 。是天道的自然规律 。但也是社会的现状!
所以 。这一句实际上托寄了诗人的‘忧民’之情 。
▲不尽长江 。当诗人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 。自然会联想到势不可挡的历史潮流 。联想到眼前的时局 。由不得诗人不放开怀抱 。从天道的规则中寻找佐证以宽慰自己 。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个故事诗人肯定耳熟能详 。这是天道的历史铁律 。当百姓不被重视 。则这样腐败的朝廷肯定也会被历史的大潮淹没 。
所以 。这两句是其实是因果关系 。是作者对天道和人道合一的思考 。更是对当政者的警告 。
文章插图
▌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
前面两联似写风景 。实写时政 。
而时政和风景又十分契合的时候 。这种寄托就会更加强烈地冲击诗人的内心 。升华出崇高之情 。并审视自己 。
唐王朝山河万里 。杜甫可以说几乎走了遍 。
年轻时家境优渥 。杜甫却喜欢到处游学 。观民间疾苦 。替百姓发声 。讽刺权贵 。这也是他一直不被朝堂权贵重用的根本原因 。
年迈了 。他又因为营救宰相房琯而触怒唐肃宗 。差点冤死狱中 。最后避往成都 。再到夔州 。
▲杜甫的一生 。都在为贫民百姓奔走疾呼 。仕途前程和命运一直如处深秋 。满腹才华不得施展 。这就是他为什么用‘万里悲秋常作客’来自况的真正原因 。
▲而因为他的耿直、善谏又常常得罪皇帝、权贵 。且一直不悔改 。所以 。他自嘲此为‘多病’ 。自嘲为‘独’ 。无志同道合者相伴 。
▲宋人罗大经赏析这一联时 。曾说:
万里 。地之远也;悲秋 。时之惨凄也;作客 。羁旅也;常作客 。久旅也;百年 。暮齿也;多病 。衰疾也;台 。高迥处也;独登台 。无亲朋也 。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 。而对偶又极精确 。
【唐诗中,哪首诗可以称为七律第一?】罗大经只是说出了诗圣这一联的表面意思 。后人鉴赏时也大都如此解释 。
却不知 。‘苏世而横流’的圣人胸中 。岂能真的只有这么一点浅见呢!
文章插图
这一联 。作者才真正的写到自己身上 。
▲大意是说:我这一生备尝艰辛潦倒之苦 。国难家愁让白发日益增多 。可是 。今日登台 。触目皆凋零之象 。所感亦天人之悲 。此时又无酒遣愁 。心中的失意和悲愤谁又能理解呢?
所以 。最后这一联看似是诗圣对老病潦倒的感慨 。其实是他对一腔热情’无处可诉、无人堪听‘所发出的长叹 。
理解了前三联真正的含义 。我们才能更感受到这一联的无上魅力 。
作为一个文人 。一个‘心忧家国、情系苍生’的有志文人 。谁不曾存着报效家国、安抚天下的雄心壮志?
▲可是 。一再的打击和冷遇 。让诗人隐约感觉到自己所作的一切都是徒劳 。都是一厢情愿 。故而 。才用这样辛酸、无奈的笔触落脚 。与天地同悲 。
▌通过上述赏析 。我们应该明白了这首诗为什么会被称为七律第一!
无论是诗词手法的变幻多端 。还是寄托情感的深致、沉郁 。或者比兴互用的艺术成就 。又或者似疏实密的布局手法 。都是崔颢的那首《黄鹤楼》不可比拟的 。
在《登高》之前 。《黄鹤楼》被公认为七律第一 。
而这首诗既然被称为诗圣的巅峰之作 。杜甫又自称“为人性僻耽佳句 。语不惊人死不休‘ 。且杜甫又是‘江西诗派’的鼻祖 。因此 。这首诗就绝不能只从表面去解释!
▲是故 。以诗家鉴赏论之:
推荐阅读
- 怎样写好七律诗?
- 什么诗词叫七律?七律诗有哪些特性?
- 有谁能告诉我什么是七绝七律、五绝五律?
- 如何学写七律?
- 什么是七律?
- 说到中国诗词,你想到哪些诗人诗句?
- 什么诗词叫七律,七律诗有哪些特性?
- 求一篇七律诗?不限内容,自己写的?
- 七律,七绝,七言有何区别?五律,五绝,五言有何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