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提刑官是谁著了一本什么书 大宋提刑官是哪个人著了一本啥书


大宋提刑官是谁著了一本什么书 大宋提刑官是哪个人著了一本啥书

文章插图

大宋提刑官是谁著了一本什么书 大宋提刑官是哪个人著了一本啥书

文章插图
1、宋慈,字惠父,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法医学家 。建阳(今属福建)人,与理学大师朱熹同乡 。生于南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卒于南宋理宗淳 六年(1249年),享年六十四岁 。早岁习儒 , 入仕后经历十余任地方官,多负刑狱之责,终于广东经略安抚使 。一生经办案件数不胜数 。逝世前两年(公元1247年)撰成并刊刻《洗冤集录》五卷 。此书是其一生经验、思想的结晶,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第一部法医学专著 。它比意大利人佛图纳图·菲得利写成于公元1602年的同类著作要早350多年 。
2、作者把当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中医药学应用于刑狱检验,并对先秦以来历代官府刑狱检验的实际经验,进行全面总结,使之条理化、系统化、理论化 。因而此书一经问世就成为当时和后世刑狱官员的必备之书 , 几乎被“奉为金科玉律”,其权威性甚至超过封建朝廷颁布的有关法律 。750多年来,此书先后被译成朝、日、法、英、荷、德、俄等多种文字 。直到目前,许多国家仍在研究它 。其影响非常深远,在中、外医药学史、法医学史、科技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 。其中贯穿着“不听陈言只听天”的求实求真的科学精神,至今仍然熠熠闪光,值得发扬光大 。
3、当时程朱理学盛行 。这是一个庞大完整而又十分精致的唯心主义思想体系 。宋理宗(公元1225-1264年在位)时,程朱理学被抬到至高无上的地位,成为不可争议的官方统治思想 。其代表人物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等被分别谥为“元公”、“纯公”、“正公”、“文公”,并从祀孔子庙,荣耀至极 。可见此时理学影响之大 。
4、作为朱熹的同乡和后学,宋慈受过理学的系统教育和长期熏陶 。少年时受业于同邑人、“考亭(朱熹居住地 , 亦是其号)高第”吴稚 。入太学后 , 又为当时著名理学家、朱熹再传弟子真德秀所赏识 , 遂师事之 。中进士后又多年为官 。按照常情 , 这样的人一定具有浓厚的理学唯心主义 。
5、然而宋慈在法医学理论上和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却是唯物主义倾向 。在其传世名著中非但没有空洞的理学唯心主义的说教 , 而且大力提倡求实求真精神 。程朱理学认为,“合天地万物而言,只是一个理”,而人心之体又体现了理或天理,“心之全体,湛然虚明,万理具足”,“心包万理 , 万理具于一心” 。这就是说,心中什么理都有,无须外求 。如按此行事,根本不要了解外界现实情况,只要苦思冥索就可以了 。而宋慈却反其道而行之 。他把朱熹具有唯心主义倾向的“格物穷理”之说,变成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原则,不是向内心“穷理” , 而是向实际求真 。
6、当时州县官府往往把人命关天的刑狱之事委之于没有实际经验的新入选的官员或武人,这些人易于受到欺蒙;加之其中有的人怕苦畏脏,又不对案情进行实地检验,或虽到案发地点 , 但“遥望而弗亲 , 掩鼻而不屑”,因而难免判断失误,以至黑白颠倒,是非混淆,冤狱丛生 。
7、身为刑狱之官,宋慈对这种现象深恶痛绝,强烈反对 。他在听讼理刑过程中,则以民命为重,实事求是 。他说:“慈四叨臬寄(执法官) , 他无寸长 , 独于狱案,不敢萌一毫慢易心 。”这一表白,确是他多年为刑狱之官认真态度的写照 。他尤为重视对案情的实际检验,认为:“狱事莫重于大辟 , 大辟莫重于初情,初情莫重于检验 。盖死生出入之权舆,幽枉曲伸之机括,于是乎决 。”意思是说,“大辟”即杀头是最重的刑罚 , 这种刑罚则是由犯罪事实决定的,而犯罪事实必须经过检验才能认定,所以检验的结果往往是生死攸关的 。唯其如此,对待检验决不能敷衍了事,走走过场 , 而必须认真负责,“务要从实”,一定要查出案件发生的真实情况,“贵在审之无失” 。而要做到这一点,宋氏认为当检官员必须“亲临视” 。无论案发于何处,也要“躬亲诣尸首地头” , “免致出脱重伤处” 。否则,应以失职罪杖处之 。即使案发于暑月,尸味难闻,臭不可近 , 当检官员也“须在专一,不可避臭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