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健康自我调节是关键


青少年心理健康自我调节是关键

文章插图
“以前我们往往认为 , 一个人之所以会产生挫折感是由于客观事物本身所致,事件a导致后果c 。因此当有青少年遇到挫折出现心理失常行为时,人们往往会认为,挫折事件本身是直接原因 。比如某某自杀了 , 为什么自杀?因为考试不及格 。但实际上考试不及格的人多着呢,为什么就是他自杀呢?”上海师范大学教授、着名心理学家卢家楣教授的问题一抛出,不少学生立刻困惑起来 。
“嗯 , 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可能人跟人不一样吧?”一个女生小声对同伴说 。
“这个传统观念要改变 。其实真正引起挫折感或者相应行为后果的,不是挫折事件本身 , 而是青少年对挫折的看法 。也就是说,对挫折事件错误的认知评价,才是导致消极后果的真正原因 。事件a导致观念b,最后才是后果c 。”卢教授揭开了谜底 。
卢教授给大家讲了一个因高考失利而导致人生失败的例子――
某地农村一个高中生曾有过远大的理想,渴望走进大学殿堂,几经努力,他却屡战屡败 。心中的梦想被无情的现实击碎后,他的思维方式进入误区,以致精神崩溃,成了一名间歇性精神分裂症患者 。为了防止他出手伤人 , 无奈的父母只好用铁链将他锁在院子里的石柱上,一锁就是整整3年 , 直到被邻居发现,大家出钱才把他送到医院治疗 。
“青少年由于人生观、价值观发展尚未完整 , 所以对挫折的看法往往容易走入误区 。”卢教授介绍说 。
第一个误区是绝对化 。不是从客观事物出发,而是从主观愿望出发,缺乏对变故的思想准备,遇到挫折容易导致心理失调 。
第二个误区是概括化 。以一时一事的结果来评价自己或他人 , 甚至否定自己或他人的整体价值,以点概面,以偏概全,遇到挫折就容易导致因全面否定自己或他人而心理失调 。
【青少年心理健康自我调节是关键】第三个误区是夸大化 。对事情的后果想得过分严重、可怕 。有这种思维方式的青少年遇到挫折容易因自畏、自悲而导致心理失调,甚至自寻绝路 。
上面提到的那个年轻人,思维方式就进了这三个误区,“认为自己应该考上大学,怎么会没法成功呢?他把这个后果看得十分严重,认为人生就此没希望了,最终导致精神崩溃 。”
产生了不合理的想法怎么办?卢教授推荐的是“认知调节法” 。
自我调节,想方设法自己反驳自己,用正确的观念来反驳不正确的观念,进行逻辑推理,最终产生积极的调节效果 。“比如可以这样调整对考试挫折的认知评价:做了努力就一定能考上理想的大学吗?不一定 。考不上大学就一片漆黑了吗?不,很多成功的人也没有读过大学啊 。失败了,难道就不能再成功吗?也不是,经过多次考试才取得成功的人也不少啊……想通了这些 , 目标明确了,就会用更积极的态度争取 。”
学会外部的诱引劝说是另一条重要途径,通过诱导、劝说改变个体对事件的认知评价 。同样有个高考失利的例子:浙江的一个年轻人 , 连续4年高考失利 。这时有位老师说:“你真的不是读书的料?。币蛭庖痪浠埃?他彻底否定了自己,放弃学业回家了 。而他的班主任得知此事后,立刻去家访,循循善诱,令他重新树立了信心,最后终于在高考中胜出 。
可见,不同的心理调节会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它对学习、事业乃至人生发展有着多么重要的关系 。卢教授指出,青少年时期是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关键期,又是一生发展中最容易产生冲突和矛盾的阶段,加上社会生活方式的急剧变化、社会价值观越来越多元化,良好的心理调节无论在这一时期还是在人一生的发展中,更凸显其现实价值和长远意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