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西里申遗比较,可可西里申遗优势


可可西里申遗比较,可可西里申遗优势

文章插图
可可西里申遗是否成功北京时间7月7日,在波兰召开的第41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青海可可西里申遗项目获表决通过,成为青藏高原首个世界自然遗产地 。
结果一经公布 , 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大院顿时沸腾起来,巡山队员们集体跳起锅庄进行庆祝 。巡山队员拉龙才仁说,可可西里申遗成功让他感到骄傲 。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技术评估认为,可可西里地质地貌、生物多样性丰富 , 珍稀野生物种众多 , 具有独有、罕见的自然景观现象,符合《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相关标准 。
可可西里位于青藏高原腹地 , 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是三江源(长江、黄河、澜沧江)国家公园长江源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横跨青海、新疆、西藏三省区之间的一块高山台地,基本属于“无人区” 。
这里是目前中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雪山冰川林立,沼泽湖泊纵横,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湖泊有107个 。拥有的野生动物多达230多种,被誉为“野生动物王国”,独特的气候条件和与此相适应的植被类型,为藏羚羊、藏野驴、野牦牛等青藏高原特有的哺乳动物提供了完整的栖息地和迁徙通道 。
青海可可西里申遗项目于2014年底正式启动,覆盖总面积约600万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约为370万公顷,缓冲区面积为230万公顷 。
青海省住建厅厅长姚宽一说,申遗不是目的,保护才是根本 , 青海可可西里申遗将让全世界更进一步认识青藏高原 , 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强化管理、加强保护的过程,可以唤起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 。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住建局副局长王联邦说,作为玉树州申遗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参与申遗的过程也是堂生动的生态教育实践课 。
“2016年,我们背着氧气瓶,在可可西里跑了30多趟,每次最少需要3天,但整个过程也是一个学习过程,专家组严谨的工作态度、细致入微的观察视角,以及具有国际视野的保护理念,对我们来说都是一次学习机会 。”王联邦说 。
据了解,这里的藏羚羊过去曾一度遭到猎杀 。1997年,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成立,这是中国政府第一个为保护藏羚羊而设置的自然保护区 。得益于中国政府、社会力量以及民间环保组织的共同努力,如今藏羚羊已从濒危物种中剔除,可可西里腹地的藏羚羊种群数量已超过6万只 。
北京大学保护生物学教授吕植长期致力于青藏高原生态研究 , 曾参与可可西里申遗考察工作 。她说,可可西里申遗的成功,将有利于从更高的层面保护这片净土 。
“保护好可可西里的生态系统是中国向世界做出的庄严承诺 。”吕植说 。
可可西里腹地九成以上的区域将被作为严格意义上的荒野保护区,吕植说 , 按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操作指南,中国自然保护区保护条例等国家公约和国家法律,将得到最为严格的保护 。
在玉树州治多县索加乡、曲麻莱县曲麻河乡等地,长期以来已构成以牧民为主体的保护系统 , 政府通过设立生态管护岗位等让牧民有偿保护生态,这种保护三江源的体制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 。
按照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要求,青海省政府部门做出诸多承诺:不在遗产地范围内为根除小型哺乳动物鼠兔采用毒杀行动;不强制安置或迁移遗产地缓冲区的传统牧民;不在任何时候许可或提倡遗产地内会威胁到动物迁徙路线的围栏活动……
2016年 ,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成立,可可西里整体划转至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李晓南说,可可西里申遗成功,意味着我们要以更高的水平、更紧迫的工作、更有力的措施,来做好可可西里的管理工作 。
李晓南说 , 今后将按照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系统性总体要求 , 对照遗产地管理的标准做好规划工作;同时要进一步加强遗产地保护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依法加强对这个地区的保护和管理;此外将依托遗产地开展全民环境教育 , 进一步把可可西里遗产地的精神实质、自然风貌、绿色形象展示给世人 。
“可可西里申遗成功,为这片土地科研等工作带来了契机 。”王联邦说 , 地处地球第三极的可可西里被视为“地球活态实验室”,随着青藏高原平均气温升高、降雨增加、冰川和冻土消融在该区域内普遍发生,可能出现更多新生湖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