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老人需要的不是物质 空巢老人的物质需求


空巢老人需要的不是物质 空巢老人的物质需求

文章插图
现在的年轻人都在忙于各自的工作,忽略了对父母的关爱,造成了社会上多了很多空巢老人 。一首《常回家看看》感动了很多人,但是关爱老人不该只停留在物质上 。
很多看过电影《桃姐》的人,都被其中一个个看似不经意的细节所打动 。让笔者印象最深的是 , 桃姐一个人在家,一边轻抚着自己的小猫卡卡,一边和它聊天——平淡的画面透出桃姐无限的孤寂 。和桃姐一样,很多老人把养宠物当作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 。然而他们对宠物过度依赖的背后,实则是一颗颗孤独、寂寞的心 。
罗奶奶的儿女都不在她身边 , 只有节假日才能回来看望她 。为了不让独自在家的母亲感觉孤单,两年前,女儿特意给她买了只金毛犬作伴儿 。罗奶奶非常喜欢这只宠物狗,给它取名叫“欢欢”,把它当宝一样对待,每天除了给它做饭吃,还给它擦脸洗脚 , 看电视时也将它搂在身旁 。
可最近,这只金毛犬走失了,罗奶奶终日茶饭不思,蹒跚于各条街道上,四处粘贴《寻狗启事》;即使是深夜,她也时不时醒来开一下门,渴望她的欢欢出现在门前 。眼见着母亲的精神和身体状态每况愈下,儿子企图劝慰老人,没想到却招来母亲一顿数落:“平时也就欢欢关心我,我走哪都陪着我,还知道看我眼神,懂得我心意,你们还不如我的欢欢呢 。”
【空巢老人需要的不是物质 空巢老人的物质需求】其实,与罗奶奶存在类似经历的空巢老人还有很多,有些甚至在痛失爱犬后想要自杀 。这其中的原因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孤独,老年人对亲情、友情的渴望都可以在与宠物的相处中得到满足,在对宠物的照顾中获得价值感、存在感等 。有学者研究发现 , 有宠物相伴的老人无论在身体和心理方面,其健康程度、生活满意度等都要高于没有宠物陪伴的老人 。另外,因为有宠物陪在身边 , 老年人就要惦记着给它们喂食,按时带它们外出散步,这些都促使老人自己也能按时用餐,坚持户外活动,非常有利于老年人的健康 。
但是,养宠物首先要做到理性适度地对待宠物 , 像罗奶奶等老年人这样,在离开宠物后出现焦虑、抑郁,甚至自杀的念头,实则是对宠物过度倾注了感情 , 属于“宠物依赖症” , 也是一种心理疾病 。此症还主要表现为因养宠物而影响到日常的生活、工作或学习,或是因为养宠物而减少与外界的联系,与人沟通的能力降低,与社会脱节,严重者会出现精神障碍 。
“宠物依赖症”的产生与每个人的人格发展、以往经历、价值观、个人素质等都有关,而独居老人、空巢老人正是“宠物依赖症”的潜在易发人群,其中的原因与老人内心的寂寞、失落直接相关 。“宠物依赖症”的出现恰恰也从另外一个方面反映出空巢老人亲情缺失的状况 。那么,如何才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杜绝空巢老人对宠物的过分依赖呢?
要想让老人回归到正常的生活状态 , 首先需要整个社会重视和关注现代老年人的需求,为他们多创造适合老年人社交、收费低、且安全有保障的场所 。政府等职能部门更要把“为老年人提供社交场所”作为福利事业来抓,招募更多的志愿者、义工等为老人服务,特别是心理工作者要多给空巢老人进行义务的心理疏导,多给老人提供陪聊、心理咨询等义务服务,真正做到让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养”!
其次,从老人自身来讲,防治“宠物依赖症”的根本就是“情感转移” 。老年人自身要做到空巢不空“心” , 多主动走出家门,有意识地培养自己更广泛的兴趣,多与同龄人交流,比如到公园练太极拳、舞剑、下棋,参与社区里的合唱队、舞蹈队等文娱活动,到老年大学学习画画、练习书法等 。在此基础上,老人们或许还可以将对于子女的“小爱”升华为对他人的“大爱”,在社区、公益机构里担任一份力所能及的义工工作,从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得到快乐和满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