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现状分析 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现状


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现状分析 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现状

文章插图
一、民族地区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开展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西部大开发的需要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党和政府作出的伟大的战略决策,西部的发展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发展 , 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前途 。西部大开发的目的是为了西部的发展 。民族地区教育的落后已经成为西部大开发、大发展的重要的制约因素,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民族地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 因此开展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必将有利于西部民族地区的开发和发展 。
2.开展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需要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一语道破了教育的本质属性 。民族地区要落实这一指导思想,当务之急是要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 只有这样,才能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民族地区教育要持续、稳定、长久地发展,也必须走素质教育之路 。民族地区心理健康教育是民族地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民族地区要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各民族人民的素质,就必须重视培养青少年的心理素质 , 提高民族地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 。
3.开展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民族团结、和睦、共同发展的需要 。教育是具有政治性的,民族地区教育更具有特殊的政治性,民族教育的成败得失影响着民族关系,因此,开展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民族团结、和睦、共同发展 。
4.开展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民族地区青少年发展的需要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王极盛教授公开发表了他对全国中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高达32%的中学生有心理问题 。根据我们研究的结论,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内地汉族地区 。因此 , 有必要针对民族地区青少年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从正面给他们以具体的帮助和指导 。
二、影响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
1.民族地区家庭教育存在误区 。从许多民族地区家庭的教育来看,望子成龙的家长为数不少,他们在孩子身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 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带来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某些家长过分强调知识的灌输,把家庭教育变成了学校课程教育的延续,从而挤掉了培养孩子心理素质的时间,忽视了对孩子进行适应现代社会、现代生活能力的训练,使孩子对课本以外知之甚少,在步入社会之前没有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 。第二 , 某些家长对孩子过分娇惯溺爱,有求必应,舍不得批评,养成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惟我独尊的任性性格,心理脆弱,独立生活能力差 。第三 , 家庭不和甚至离异、亲子之间关系紧张等因素也会造成一些孩子自卑、逆反、嫉妒等心理问题 。
2.民族地区学校教育过分强调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而忽视心理素质的培养 。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 , 民族地区大部分学校只重知识灌输,衡量教学好坏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考分 。一方面,教师、家长都无暇顾及心理素质教育,缺乏对青少年进行适应生活、适应社会能力、自制能力以及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训练;另一方面,升学考试给青少年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负担,加重了他们的心理问题 。
目前,有不少民族地区教育工作者还存在观念上的偏差:他们把有孤独感的青少年说成是不热爱集体,认为内向性格的青少年是“思想复杂怪癖”;把人际交往困难的青少年看作是不团结同学;把学习成绩不好,简单看作学习态度有问题,学习不踏实、不刻苦;对自控能力差、违犯纪律的青少年,看作是故意捣乱等 。认识上的偏差 , 使民族地区教育工作者未能把寻求答案的目光投向心理健康教育领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