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说明《伤寒论》中的阳明病( 二 )


因阳明病中多病重、病危之险证,故仲景反复叮嘱,最宜审慎 。首先,里未结实 , 不可轻下,所谓“下不厌迟”;其次,当下不下,贻误治机 , 津液枯竭,变证丛生;再次,阳明外证易与太阳病混淆而误施汗法,再伤津液 。至于“以寒增寒,以热益热”与“虚虚实实”之戒 , 自不待多言 。另 , 诸合病并病之属,先后缓急 , 或独任或兼理,自有法度,不可妄施!
七辨:阳明病主要方证
辨方证是经方辨证施治的尖端 。阳明病辨治方证主要有两大类 。
第一类是热未成实的:一是白虎汤证类 , 适应证为热盛于里而尚未成实,烦热、汗出、脉滑数者 , 类方主要有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等 。二是栀子豉汤证类,适应证为热郁胸膈 , 胸中滞塞、心中懊恼者,类方有栀子生姜豉汤、栀子甘草豉汤等 。三是大黄黄连泻心汤证类,适应证为热壅胃脘所致心烦、心下痞者,类方有黄连阿胶汤、白头翁汤等 。
第二类方证是热结成实的:一是湿热互结,如茵陈蒿汤 。二是水热互结,如大陷胸汤(丸)、十枣汤 。三是痰热互结,如瓜蒂散、小陷胸汤 。四是血热互结,如桃核承气汤、抵挡汤 。五是宿食积滞与热结,如瓜蒂散、大承气汤 。六是燥屎与热结,如三承气汤 。
以上七项为对经方阳明病认识之梗要 。
编后:从7月25日起,本版连续3期关注经方,探讨阳明病 。旨在说明初学经方时 , 当避开脏腑辨证思维,改变以辨证分型学说分析疾病的模式,认识到“病机”是疾病的枢机、枢纽;抓住病机,方证对应 , 方能认识经方,灵活运用 。
【简要说明《伤寒论》中的阳明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