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锅炉工作原理动画图?( 二 )


是指蒸汽锅炉、热水锅炉、有机热载体炉提供热能的一种能力 。容量大供热的能力大、出力大;反之就小 。如:容量为1t/h蒸汽锅炉,即表示该锅炉在1小时内可以将1吨的水变成一定压力下饱和蒸汽的能力;如0.7 MW的热水炉和有机热载体炉表示可以在1小时内产生相当于0.7MW功率的热量(相当于1吨蒸汽的热量) 。
通常是指接触火焰或烟气一侧之金属表面积(另一侧接触水或导热油) 。锅炉的热交换就是通过这样的金属表面积来进行的 。一般用米2(m2)来计量的,受热面积大,锅炉容量就大,反之就小 。
是标志着物体冷热程度的状态参数,一般用“℃”(摄氏度)表示 。英、美等国过去通用“℉”(华氏度) , 水沸点为100℃,转换为华氏度为212℉ 。
锅炉行业通常所指的锅炉压力(压强)即表示垂直于容器单位壁面积上的力,用“Mpa”表示 , 旧单位“公斤力/厘米2”(kgf/cm2) 。
锅炉中的水在某一压力下被燃料燃烧所放出的热量加热而发生沸腾,汽化变为蒸汽 , 这种处于沸腾状态下的炉水温度是饱和蒸汽;锅内压力高,饱和蒸汽温度就高 。如1.0 Mpa饱和蒸汽温度184℃,1.25 Mpa饱和蒸汽温度193℃ 。
温度高于对应压力下的饱和温度的蒸汽称为过热蒸汽 。过热蒸汽的热焓大,熵值高做功的能力大 , 与饱和蒸汽质量相同的过热蒸汽作为热源用,可使被加热的介质温度升得高,送入汽轮发电机则可以发出较多的电力 。
是指锅炉或有机热载体炉在热交接过程中,被水、蒸汽或导热油所吸收的热量,占进入锅炉的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的百分数 。
被锅炉吸收的热量(有效利用热量)
将其它热能转变成其它工质热能,生产规定参数和品质的工质的设备称为锅炉 。燃烧设备以提供良好的燃烧条件,以求能把燃料的化学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并其转化为热能,把水加热成为热水或蒸汽的机械设备 。锅炉包括锅和炉两大部分,锅的原义是指在火上加热的盛水容器 , 炉是指燃烧燃料的场所 。锅炉中产生的热水或蒸汽可直接为生产和生活提供所需要的热能,也可通过蒸汽动力装置转换为机械能,或再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 。提供热水的锅炉称为热水锅炉,主要用于生活,工业生产中也有少量应用 。产生蒸汽的锅炉称为蒸汽锅炉,又叫蒸汽发生器,常简称为锅炉,是蒸汽动力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 , 多用于火电站、船舶、机车和工矿企业 。
??锅炉的发展分锅和炉两个方面 。
?? 18世纪上半叶,英国煤矿使用的蒸汽机,包括瓦特的初期蒸汽机在内,所用的蒸汽压力等于大气压力 。18世纪后半叶改用高于大气压力的蒸汽 。19世纪,常用的蒸汽压力提高到0.8兆帕左右 。与此相适应,最早的蒸汽锅炉是一个盛水的大直径圆筒形立式锅壳,后来改用卧式锅壳,在锅壳下方砖砌炉体中烧火 。
??随着锅炉越做越大 , 为了增加受热面积 , 在锅壳中加装火筒,在火筒前端烧火,烟气从火筒后面出来,通过砖砌的烟道排向烟囱并对锅壳的外部加热 , 称为火筒锅炉 。开始只装一只火筒,称为单火筒锅炉或康尼许锅炉,后来加到两个火筒,称为双火筒锅炉或兰开夏锅炉 。
?? 1830年左右 , 在掌握了优质钢管的生产和胀管技术之后出现了火管锅炉 。一些火管装在锅壳中,构成锅炉的主要受热面 , 火(烟气)在管内流过 。在锅壳的存水线以下装上尽量多的火管,称为卧式外燃回火管锅炉 。它的金属耗量较低,但需要很大的砌体 。
?? 19世纪中叶,出现了水管锅炉 。锅炉受热面是锅壳外的水管,取代了锅壳本身和锅壳内的火筒、火管 。锅炉的受热面积和蒸汽压力的增加不再受到锅壳直径的限制,有利于提高锅炉蒸发量和蒸汽压力 。这种锅炉中的圆筒形锅壳遂改名为锅筒,或称为汽包 。初期的水管锅炉只用直水管,直水管锅炉的压力和容量都受到限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