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派的产生和发展,是推动中医学术创新和进步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辨证分型论治日益被诟病的今天,重新梳理、温习“易水学派”学说,是有一定现实意义的 。
易水学派创始于金代张元素,中坚人物是金元李东垣,弟子及再传弟子有王好古、张壁、罗天益,传承与发扬者有明清医家薛己、赵献可、张景岳、李中梓等 。
易水学派著作甚丰,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有《医学启源》《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兰室秘藏》《阴证略例》《此事难知》《汤液本草》《卫生宝鉴》《内科摘要》《外科发挥》《医贯》《景岳全书》《医宗必读》等 。
易水学派的形成
易水学派形成于金元之际 。在思想领域,宋代的“理学”和“新学”对医学界产生必然的影响 。以程颢、程颐、朱熹等为代表的“程朱理学”主张“理”是万物之源,“理”之分化而产生了“气”,进而构成具体的万物 。
万物“之所以然”,必有一个“理”,而通过推究事物的道理(格物) , 可以达到认识真理的目的(致知) 。而以王安石、张载等人为代表的“新学”,在治学上主张立足儒学兼取诸家学术之长,反对汉唐俗儒繁冗琐细的注疏方式 , 重视发明经典中的圣贤精义,重视对经典精神实质的把握 。思想上提出了“天道尚变”、“新故相除”、“古今异宜 , 圣贤之事不可尽以为法”等充满革新精神的辩证观点 。
在中医临床,由于社会动荡 , 因饥饱失宜、劳役所伤、喜怒惊恐、寒温失调引起的内伤杂病较为多见 , 而徒守《伤寒论》,以汗、吐、下为主要治法的祛邪手段已不能满足临床需要 。同时以孙思邈、钱乙为代表的脏腑辨证学说尚未形成完整体系 。
指导思想与立论基础
新的学说形成,必然有其指导思想 。《金史·本传》中有:“元素治病不用古方,其说曰:‘运气不齐,古今异轨,古方新病不相能也 。’自为家法云 。”
“运气不齐,古今异轨,古方新病不相能也 。”这是指导和推动易水学派创立新说的重要指导思想 。
尽管张元素指出“古方新病不相能”,主张革新,但易水学派立论仍立足于《内经》,遵经创新,并未“离经叛道” 。
李东垣在《内外伤辨惑论》序中指出:“仆幼自受《难》、《素》于易水张元素先生,讲诵既久,稍有所得……”
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提到:“《内经》之旨,皎如日星,犹恐后人有所未达 , 故《灵枢经》中复申其说……”“著论处方已详矣,然恐或者不知其源,而无所考据,复以《黄帝内经》、仲景所说脾胃者列于左……”等等 。
读《医学启源》《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等著作,可见其立论皆本于《内经》 。
张元素、李东垣在精研《内经》、创立新说的过程中 , 都非常重视脏腑学说,非常重视脾胃(胃气),但仅仅认识到这一点似乎还不够 。从《医学启源》开篇的“天地六位脏象图”,到《脾胃论》的“脏气法时升降浮沉补泻之图”,我们可以看出,《内经》中“藏气法时”是易水学派立论的重要理论基础 。
五运六气学说,在易水学派笔下,被内化为“藏气法时” 。
创立“内伤学说”是重大突破
仲景之后,金元之前,中医临床有“伤寒”“杂病”之称,真正创立内伤病证治体系的是易水学派 。从外感学说主导的临床体系中独立(创立)出内伤学说,是中医学的一大突破性进步 。
推荐阅读
- 6种醋的不同吃法 学会了你就是养生达人!
- 一则笔针破痈的故事
- 拔火罐和刮痧哪个去湿气效果更好 一刮就出痧是湿气重吗
- 张家口学院简介 张家口学院的资料是什么
- 经络减肥好吗 五行经络减肥效果怎么样
- 销售假药罪需要哪些犯罪构成,销售假药罪需要哪些犯罪构成条件
- 嘉兴限购吗2020 嘉兴限购吗
- 北京多点怎么预约口罩
- 东莞市技师学院简介 东莞市技师学院的资料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