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脓去腐、偎脓长肉( 二 )


当溃疡中脓腐多而不易脱时,用小号去腐生肌散 。随着坏死组织的减少,逐步改用较大号的去腐生肌散,当脓腐已尽时,使用去腐生肌散5号 。以“腐去肌生”为理,以“去腐生肌”为法 , 辨证使用“去腐药”和“生肌药” 。
提脓去腐、偎脓长肉
“提脓去腐”、“偎脓长肉”同为体表溃疡外治法中的重要指导原则 。“提脓去腐”是用具有提脓去腐作用的方药,使疮疡内蓄之脓毒早日排出,腐肉迅速脱落,凡溃疡初期,脓栓未溶,腐肉未脱,或脓水不净,新肉未生的阶段,均宜使用 。“提脓去腐”是处理溃疡早期的一种基本方法 。
“偎脓长肉”是指在腐去肌生过程中,创面脓泻腐去后,运用生肌类方药 , 经皮肤和创面吸收药物,促进局部的气血运行,增强其防御能力,使创口脓液渗出增多,渗出的脓液有助于创面肉芽和上皮的生长,从而达到促进创口愈合的目的 。正如明代申斗垣《外科启玄·明疮疡宜贴膏药论》所云:“肌肉未生……将膏药贴之则偎脓长肉 , 风邪不能侵内 。”
李竞认为“去腐生肌”与“提脓去腐”、“偎脓长肉”体现了在溃疡发展的不同阶段外治原则也随之变化的中医外科辨证论治理论 。三者之间关系密切,“去腐”是“提脓”的目的,“生肌”、“长肉”是“偎脓” 的目的,“腐去肌生”为创面的愈合提供先决条件 。“提脓”是加速“去腐”的手段,“偎脓”是促进“生肌”、“长肉”的手段,“提脓去腐”是“偎脓长肉”的前提条件,只有腐肉脱尽后采用“偎脓”,才能起到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 。
现代医学认为,脓液是化脓性炎症灶中的坏死组织被中性粒细胞和坏死组织产生的蛋白酶液化过程中所形成的液体,内含大量变性坏死的中性粒细胞、坏死组织、活的与死的细菌和浆液 。临床常根据创面脓液的特点判断化脓性致病菌的种类 。一般认为创面有脓为感染加重,但同时也认识到创伤内有无有害的感染,主要由临床判断,而不在于细菌学的证据 。因而现代医学也有“健全脓”、“无毒脓”之称 。
中医学尤为重视“辨脓”之法 。不仅仅是辨脓的有无,而且通过观察脓的“形、色、质、气味”,以此作为判断预后及制定治疗措施的依据 。李竞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发现不同的疾病、溃疡的不同阶段 , 脓液的成分、性质会有所变化 。
《灵枢·痈疽》篇“大热不止 , 热胜则肉腐,肉腐则为脓”的观点与现代医学认为脓液是细菌感染产物的认识相类似 。此阶段的脓液或为黄稠污浊或为稀薄臭秽,多为坏死组织液化所产生 , 脓液中含有较多的炎症细胞及大量的坏死组织,脓液培养可有致病菌生长,此时应使用“提脓去腐”法 , 不仅可以起到解毒、消肿的作用,而且可以使创面坏死组织溶解 , 利于引流 , 防止炎症的进一步发展 。
中医学还把脓液看作气血化生的产物,《外科全生集》指出:“毒之化必由脓,脓之来必由气血 。”坏死组织脱尽后 , 使用“偎脓长肉”法 , 脓水转为微黄明彻类似血浆的滋水 , 此时的脓液(渗出物)与现代医学“健全脓”、“无毒脓”的认识相类似,是创面代谢的产物,含有创面愈合所不可缺少的白细胞、蛋白质、氨基酸及多种生长因子等,为创面的愈合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

推荐阅读